间质性肺炎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等疾病范畴,儿童尤多。临床较为常见,有时抗生素效果不甚理想,中医中药有较好的疗效。
【病因病机】 本病与肺相关。肺为华盖,居于胸中,主气属卫司呼吸,为气机升降之枢,助心主治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五脏生成论》曰:“诸气者,皆属于肺。”如肺功能失常,气失宣降,肃降失调,则见咳嗽喘急、胸满气短、痰鸣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气郁,皆属于肺。”本病其因虽多,但不外肺病。明·张景岳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明末清初喻昌说:“咳者,肺之本病也”。其因概括有二:一是感受外邪,郁阻气道,肺失宣降而成。《素问·咳论》曰:“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清·高鼓峰说:“玄府既闭,则肺气不舒,其在中之二十四窍,所以列行分布诸脏之气者,亦不能行,于是肺满而逆,嘎嘎然咳嗽矣。”二是因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气朝百脉,脏腑之邪,皆能上归于肺,则咳病作。《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中医有“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之说。
【辨证用药】 本病病机在于肺气不宣,肃降失常。治当清肃疏解,辛平甘润为宜。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客者除之”的原则,自拟杨氏宁肺汤治之。
处方:金银花、桑白皮、桔梗、杏仁、陈皮、紫菀、浙贝母、厚朴、茯苓、海浮石、枇杷叶。
方歌:宁肺银花浙贝苓,紫菀桑陈朴桔梗,杏仁杷叶海浮石,止咳化痰令肺宁。
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透邪辟浊;桑白皮清透肺络,主理肺气而止咳;桔梗、杏仁一升一降,开肺利气,止咳祛痰;陈皮理气和中,化痰缓急;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咳,温而不燥,寒热新久病皆可,其与桔梗配伍有肺朝百脉“主宣发”、肃降之意,通调一身之气,使气化正常;浙贝母润肺止咳,化痰散结;厚朴行气降逆,化痰除满;茯苓健脾利湿,湿去脾旺则痰无由生;海浮石清肺化痰,开郁散结;枇杷叶升清降浊,理气畅中。诸药合用,具有宣肺利气、止咳化痰之功。本方清润平和,安全可靠,疗效颇著,愈病无数。
加减:肺热痰黄,加黄芩、鱼腥草、葶苈子;寒痰清稀,加白芥子、旋覆花;喘作,加紫苏子、莱菔子、海蛤壳;干咳无痰,加麦冬、沙参、百合。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有紫菀汤(一方为甘草、桔梗、川贝母、杏仁。另一方为天冬、杏仁、甘草、桔梗、竹茹、桑白皮),用以治疗肺痈浊唾腥臭,五心烦热,壅闷喘嗽。清·程国彭《医学心悟》有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有止咳化痰、兼解表邪之功,用以治疗偏寒咳嗽。杨氏宁肺汤清润平和,诸咳皆宜,随证加减,疗效颇著。
【典型医案】
例一
张某,女,74岁,退休干部。主诉2年前曾患间质性肺炎,咳嗽2个月,用西药不效,又服中药60剂仍不好,后服杨氏宁肺汤治疗而愈。今又患咳嗽,住院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静脉滴注22天不效。
症见胸闷气短,倦怠乏力,咳嗽无痰。X线片示两肺纹增深,有索条状改变。其余检查均正常。西医诊断间质性肺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证属肺气不宣咳嗽。治以调理气机,清肺化痰。方用杨氏宁肺汤内服。(www.daowen.com)
处方:金银花30克,桑白皮15克,杏仁15克,桔梗15克,紫菀15克,浙贝母15克,海浮石30克,川厚朴10克,麦冬10克,桃仁10克。水煎服。
药后20天症状全消,治愈。随访2年,未复发。
例二
张某,女,7岁,学生。主诉咳嗽1个月。
患者于1个月前患咳嗽,午后发热,经用青霉素等治疗后症状仍在。X线摄片示:两下肺纹理增深,呈索条状改变。诊断为间质性肺炎。求治中医。
症见咳嗽少痰,午后发热(体温37℃以上),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滑。
由于风邪袭肺,肺气壅遏不宣,肃降失职,肺气上逆,而患咳嗽。治宜清肺降气,清热止咳法。方用自拟杨氏宁肺汤。
处方:金银花10克,紫菀5克,桑叶5克,杏仁5克,浙贝母5克,桔梗5克,陈皮5克,海浮石10克,鱼腥草10克。6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用药2天发热止,咳嗽亦减轻。
三诊:又患感冒发热3天,咳嗽加重。上方加生石膏15克。药后热退咳止,痊愈。
【附方】 杨氏宁肺汤(自拟经验方) 组成:金银花、桑白皮、桔梗、杏仁、陈皮、紫菀、厚朴、茯苓、海浮石、枇杷叶。功用:止咳化痰,理气宁肺。主治:肺气不宣,咳嗽痰多。本方加鱼腥草、野菊花、板蓝根、贯众、紫苏叶等也治感冒。
〔附注〕 笔者1993年曾对63例经用本方治疗的病例进行总结,并以《中医治疗间质性肺炎》为题发表在1993年第5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