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传染途径及诊断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传染途径及诊断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春季,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现为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肿胀、疼痛、发热,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发病率低于10%。没有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脑膜炎和睾丸炎等,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传染途径及诊断

流行性腮腺炎(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春季,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现为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肿胀、疼痛、发热,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极少死亡。

【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的单股RNA病毒。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在体外腮腺炎病毒能在许多哺乳类动物细胞系中和鸡胚中培养生长。

腮腺炎病毒抵抗力低,不耐热,在55~60℃10min就能使病毒感染力消失,对乙醚、氯仿紫外线敏感。4℃时能存活数天,一般室温下经2~3d其传染性即可消失。病毒能在多种细胞上培养及使猴及鸡胚感染。

流行病学

1.感染源 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感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d至肿大后9d,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有脑膜炎表现者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无腮腺肿大的其他器官感染者亦能从唾液和尿中排出病毒。

2.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传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患者主要为儿童,1岁以下婴儿从母体获得特异性抗体而很少发病。无免疫力的成年人亦可发病。

4.流行情况 本病为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发病机制】 腮腺炎病毒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中复制,然后进入血流,播散至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腮腺炎和脑膜炎。病毒在此进一步繁殖复制后,再次侵入血流,形成第2次病毒血症,并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未受累的器官,因此临床上出现不同器官相继发生病变。曾证实腮腺炎病毒在多种内脏器官的上皮细胞中复制。因此腮腺炎实际上是一种系统的、多器官受累的疾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d,平均18d。

部分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发病1~2d或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以上。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d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由于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但不红,皮温增高,疼痛明显。腮腺管口早期常有红肿,按压无脓性分泌物。因腮腺导管阻塞,当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可促使唾液分泌增加,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d达高峰,持续4~5d或以后逐渐消退。颌下腺或舌下腺可以单独或同时受累。颌下腺肿大时,下颌处明显肿胀,可触及椭圆形腺体。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下及颈前下颌部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有症状的脑膜炎发生率为15%左右。患者出现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一般发生在腮腺炎发病后4~5d,有的患者脑膜炎先于腮腺炎。一般症状在1周内消失。脑脊液主要是淋巴细胞增高,白细胞计数在25×106/L左右。少数患者脑脊液中糖降低。预后一般良好。脑膜脑炎或脑炎患者,常有高热、谵妄、抽搐、昏迷,重症者可致死亡,可遗留耳聋等后遗症。

睾丸炎常见于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患者又出现发热,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可并发附睾炎,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睾丸炎多为单侧,约1/3的病例为双侧受累。急性症状持续3~5d,10d内逐渐好转。部分患者睾丸炎后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这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睾丸细胞破坏所致,但很少引起不育症。

卵巢炎发生于5%的成年妇女,可出现下腹疼痛。右侧卵巢炎患者可酷似阑尾炎。有时可触及肿大的卵巢。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

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日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和中上腹疼痛和压痛。由于单纯腮腺炎即可引起血、尿淀粉酶增高,因此需做脂肪酶检查,若升高则有助于胰腺炎诊断。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发病率低于10%。

其他心肌炎、乳腺炎和甲状腺炎等亦可在腮腺炎发生前后发生。

【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计数可以增高。有肾损害时,尿中可出现蛋白和管型。

2.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测定90%患者发病早期有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无腮腺肿大的脑膜炎患者,血和尿中淀粉酶也可升高。故测定淀粉酶可与其他原因的腮腺肿大或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相鉴别。血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3.脑脊液检查 有腮腺炎而无脑膜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约半数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且能从脑脊中分离出腮腺病毒。

4.血清学检查

(1)抗体检查:ELISA法检测血清中NP的IgM抗体可做近期感染的诊断。有报告认为,此法用于患者唾液检查阳性率亦很高。

(2)抗原检查:近年来有应用特异性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来检测腮腺炎病毒抗原,可做早期诊断。应用PCR技术检测腮腺炎病毒RNA,可大大提高可疑患者的诊断。

5.病毒分离 应用早期患者的唾液、尿液或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接种于原代猴肾Vero细胞或Hela细胞分离腮腺炎病毒,3~6d组织培养细胞可出现细胞病变,形成多核巨细胞。

【诊断】 主要根据有发热和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结合流行情况和发病前2~3周有接触史,诊断一般不困难。没有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脑膜炎和睾丸炎等,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www.daowen.com)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避免进食酸性饮料。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2.抗病毒治疗 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亦有报道应用干扰素治疗成年人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症状较快消失。

3.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头痛和腮腺胀痛可应用镇痛药。睾丸胀痛明显者,除口服泼尼松外,可用0.25%普鲁卡因20ml精索周围封闭,同时用丁字带托起固定睾丸。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患者,可应用地塞米松。

5.颅内高压处理 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疑为颅内高压的患者,可应用20%甘露醇1~2g/kg静脉推注,4~6h1次,直至症状好转。

6.预防睾丸炎 男性成年患者,为预防睾丸炎的发生,早期可应用乙底酚口服。

7.其他治疗 局部肿痛明显者可用醋调如意金黄散外敷,或将鲜仙人掌除皮洗净捣烊、鲜鱼腥草捣烊敷肿胀处。

【护理】

1.隔离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2.急性期卧床休息。

3.减少食物对腮腺的刺激:给予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米汁、豆浆、牛奶、稀饭等,保证营养及液体的摄入。避免酸、辣、硬的刺激性食物,多饮水。

4.病情观察

(1)神经系统改变:观察有无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

(2)消化系统改变: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和中上腹疼痛和压痛等症状。

(3)口腔黏膜:观察腮腺导管开口有无红肿及分泌物,及时清除口腔内残留食物,每次进餐后用温盐水漱口。

(4)睾丸:观察睾丸有无明显肿胀和疼痛。

(5)体温:定时监测体温变化,如体温下降后又升高,更应注意警惕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5.对症护理

(1)降温:体温>38.5℃者,降温效果不好时遵医嘱药物降温,可给小剂量激素。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衣裤及被服,以免受凉。降温后及时观察降温效果,并做好记录。

(2)减轻疼痛:①腮腺肿痛可行局部冷敷,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不吃酸性食物,减少腮腺的分泌。②头痛时可将床头抬高30°,取头正卧位,限制头部活动,有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脱水药,降低颅内压。③睾丸胀痛可用棉花垫和丁字带托起,疼痛较重时可在阴囊处间隙冷敷。④剧烈腹痛时可暂禁食水。

(3)保持口腔清洁:坚持早晚刷牙,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

【预防】 对适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在暴发流行时,对青少年应实行应急接种1次。

(张 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