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0~51岁年龄的男性患者居多。发病与家族性息肉病、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等有关;已知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及便秘为发病因素,因其引起结肠内致癌物质增多,而肠排空滞缓,肠黏膜与致癌物质接触时间延长。
结肠癌好发于乙状结肠,依次而下为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绝大多数属生长缓慢、转移较晚、预后较好的腺癌,而黏液癌及未分化癌较少、但预后较差。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分为菜花型、缩窄型和溃疡型。
【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 常为最早期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黏液。
2.腹痛 也是最早出现症状之一,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或仅有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则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
3.腹部肿块 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如为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癌可有一定活动,其他癌有固定压痛。
4.肠梗阻症状 属结肠癌的晚期症状,多表现为慢性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有腹胀和便秘,腹部胀痛或阵发性绞痛。左侧结肠癌可以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为首先症状。
5.全身症状 由于慢性失血、癌灶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表现。
一般右侧结肠癌以全身症状、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左侧结肠癌则以肠梗阻,排便习惯改变与便秘、腹泻、便血等为主要表现。
【诊断要点】
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凡中年以上有下列表现而又原因不明者,应高度警惕有结肠癌可能。
1.近期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持续性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
2.粪便带血、脓或黏液。
3.进行性贫血和体重减轻、乏力等。
4.腹部肿块。
对怀疑结肠癌者应做下列辅助检查。
1.乙状结肠镜检查 可见距肛门约25cm的肠腔病变,并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2.纤维结肠镜检查 镜长120~180cm,可到达结肠的回盲部,因此对整个结肠均可检查到。(www.daowen.com)
3.X线钡剂灌肠造影或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 癌灶部位可发现固定的充盈缺损、黏膜破坏、肠壁僵硬、肠腔狭窄等改变。
4.B型超声和CT扫描检查 了解腹部肿块和肿大淋巴结,发现肝内有无转移病灶。
5.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 约60%的结肠癌患者高于正常。
【治疗】
结肠癌的有效治疗是手术切除,术后可辅以化疗,手术方法有结肠癌根治术和结肠癌姑息性手术。
1.结肠癌根治性手术 切除范围须包括癌灶所在的肠襻及其系膜和区域淋巴结。
2.结肠癌姑息性手术 癌灶局部广泛浸润固定,无法切除,但又有肠梗阻者,可行姑息性手术,以解除梗阻,减轻痛苦。
3.化疗 对无法手术根治和术后复发而又无法进一步手术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及亚硝脲类等进行化疗,以减少局部复发及血行转移。
【注意事项】
1.加强对预防癌灶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特别对家族性肠息肉病,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
2.4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一旦发现有排便习惯改变或腹泻、便秘交替存在及血便,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3.结肠手术的术前准备十分重要,要做好肠道术前准备,使结肠排空,并尽可能减少肠腔内细菌数量,减少手术后感染。
4.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用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进行联合化疗。
5.中医中药治疗。
6.病情缓解后,定期随访十分必要,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复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