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β-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黏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常因皮肤轻微损伤或足癣感染引起。丹毒一般起病较急,蔓延快,但很少有组织坏死,一般不化脓,可接触传染,常伴有全身反应,容易复发。
【临床表现】 起病急,患者常有头痛、畏寒、发热等全身性症状。数小时或数日内,患部皮肤表现为颜色鲜红的片状红疹,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略隆起、发热,可伴有烧灼样疼痛。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但压力除去后,红色即很快恢复。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周边可有大小水疱,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疼痛。
面部丹毒皮肤斑呈蝴蝶状,眼睑明显肿胀致睁眼困难。头皮丹毒由于组织致密,局部疼痛较重,容易并发颅内感染。
几种特殊类型:
1.大疱性丹毒 红肿区皮肤出现大疱,内含浆液或脓性渗出物,局部症状较重。
2.坏疽性丹毒 以皮肤坏疽为主要病理学改变。局部皮肤迅速变成暗红或青黑色,发生大疱。数日后出现边缘明显的皮肤坏疽。全身症状严重,可并发败血症。
3.蜂窝织炎性丹毒 由多种链球菌感染所致。炎症不仅局限在皮肤内的网状淋巴管内,而且还可侵入皮下软组织形成蜂窝织炎。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均很严重,迅速出现高热、寒战、谵妄、昏迷,发生中毒性休克,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此类患者病死率较高。
4.迁移性丹毒 红肿的皮斑边消退边发展,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病程可绵延数周,全身症状轻微。
5.复发性丹毒 属于慢性丹毒,当症状消退后,每隔数周、数月或数年发生一次,全身症状和局部表现轻微,常于数日后自愈。复发性丹毒多发生于下肢,屡次复发可使下肢淋巴系统阻塞,形成淋巴性水肿,皮肤变厚甚至发展成象皮病。
【诊断要点】 根据丹毒的典型临床特征,诊断一般不难,但应与急性蜂窝织炎鉴别。
1.好发于面部、小腿,皮肤常有擦伤或足癣。
2.片状红斑色鲜红、边缘清楚,压之可退色,烧灼样疼痛。消退后局部皮肤呈棕黄色,不出现组织坏死及化脓,易复发等特征。
3.发病急骤,有高热、寒战、头痛等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www.daowen.com)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高。
【治疗】
1.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及时应用抗生素,剂量要大,且不宜过早停药,在症状控制后3~5d后停药,以防复发。可用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甲硝唑等。
3.病变局部及其周围皮肤涂搽碘酊,碘离子透入淋巴管,能防止感染蔓延。或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4.迁移性丹毒和复发性丹毒,可用小剂量紫外线照射,每次50~100rad,每周2次,共3~4次。
【注意事项】
1.丹毒是一种发展快、易复发、可接触传染的非化脓性急性炎症,所以凡与病变接触的敷料、衣褥均应消毒灭菌,以防止接触性传染。
2.患者应充分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增加维生素及蛋白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3.局部红肿应注意保护,防止皮肤进一步损伤而并发其他细菌的混合性感染。
4.祛除原发感染病灶,彻底治愈足癣、皮肤皲裂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