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纲挈领抓气机 初临胃脘痛者,如海上孤舟,辨证无所从,方药难取效。随巫师久之,渐觉明朗。剖其医案,均见“气机”两字含理其中。脾胃气机失宜为胃脘痛病机核心,并伴随其全过程,恢复脾胃气机则为治疗主旨。其理有二。
由脾胃生理言之:脾与胃,互为表里,共主接受、消化、吸收食物营养和排泄糟粕。胃为水谷之腑,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为中焦枢纽,主运化,以升为功。叶天士高度概括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此外,脾胃之气机升降运动,尚与肝之疏泄气机功能密切相关。肝气郁滞则常犯脾胃,而致胃气逆,脾失运。可见,气机运行为脾胃功能的主要形式。
由胃脘痛病症言之:纳少,腹胀,便溏,神疲,眩晕诸症由脾气不升所致;久泄脱肛,内脏脱垂则为脾气下陷;脘痞痛胀,大便秘结乃胃气不降;嗳气呃逆、恶心呕吐等为胃气上逆。可见,诸症均为气机失调。胃脘痛乃由饮食不节,情志失和以致气机失宜而成。表现则为湿、热、痰、食郁滞,寒热错杂,且多数端兼见,实为本虚而标实也。(www.daowen.com)
2.辨证贴切慎组方,层次分明 辨证主线为:明脏腑,探虚实,分寒热,定气血。辨证内容既体现邪正变化,又体现疾病动态,主次分明而细致入微,可直接为遣方用药提供依据。如“脾胃气滞,运化不良”“肝胃郁热,气机不降”“脾气不足,肝气来侮”“湿热阻滞气机,肝脾同病”等辨证均高度概括了病因、病位、病性、病症及病势。至于具体某脏某腑,在气在血,或虚或实,又有轻重浅深性质之异。如脾胃气分病,初起气机郁滞用理气法;迨至气机壅滞不下则用降气法,壅滞日久,气结不散则用破气法;理、降、破之症情轻重不同,选药之和缓迅猛层次自然不同。再如治肝,肝郁肝旺者,郁之轻者疏肝,郁之重者疏肝;郁而热者清肝,郁而亢盛者平肝,肝阳之亢由肝阴不足者,轻则柔肝,重则养肝。其用药,或以气,或以味,使药证相符,轻重得宜,中病即止,最忌太过,如此据证立法,因法施方,每一环节,丝丝入扣。[隗合坤.巫君玉辨治胃脘痛经验.河北中医,2001,23(10):7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