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老中医有效治疗胃病,准确诊断辨证论治

老中医有效治疗胃病,准确诊断辨证论治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慢性胃脘痛出现呕血、便血者,应属急证范畴。另外,亦可根据疼痛的性质确定缓急,如患者诉说钻顶样痛、刀割样痛、绞痛、拧痛、咬痛、撕裂样痛、灼痛等为急性胃脘痛;如果脘腹部疼痛伴有板状腹、拒按、反跳痛等,则提示病情较重,乃属外科急腹症范畴,另当别论。笔者诊治胃脘痛,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借助于胃镜、B超、X线、CT、生化指标等明确是单纯胃腑本体疾病,还是兼夹有肝、胆、胰腺等其他脏器疾病,然后针对性地用药。

老中医有效治疗胃病,准确诊断辨证论治

临证首先必须责查病因,这是辨证化治原则之肇始。不明其发病的原因,也就无法得出正确辨证。胃脘痛的成因多且复杂。胃腑喜润喜降,凡打破这一特性平均年龄痛者,均为其致病因素。从临床来看,初起多由情志郁结,肝逆犯胃,脾胃纳运受制,气机阻滞而痛;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胃腑和降不能而致痛;或蓉湿失调,寒凝气血不通则痛。病久则气郁化火,或湿孙久而化热,可灼扰胃腑而痛;又湿聚生痰,蕴郁于中,胃腑不降而痛;或气滞不运血行、久病入络而致胃腑络脉瘀阻而痛。以上病因可单一致痛,亦可相杂转化而痛,但最终导致胃痛的病理机制是一致的,即胃中气血阻滞,胃腑失于和降,不通则痛。

胃脘痛成因复杂,病机纷繁,在临床辨证中必须掌握以下要点,则可处施不乱,执简驭繁。

1.辨缓急 一般来讲,邪气犯胃所致胃脘痛多为急性胃脘痛;脏腑失调,胃脘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则多为慢性胃脘痛。如慢性胃脘痛出现呕血、便血者,应属急证范畴。另外,亦可根据疼痛的性质确定缓急,如患者诉说钻顶样痛、刀割样痛、绞痛、拧痛、咬痛、撕裂样痛、灼痛等为急性胃脘痛;如果脘腹部疼痛伴有板状腹、拒按、反跳痛等,则提示病情较重,乃属外科急腹症范畴,另当别论。

2.辨虚实 “辨之之法但当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剧而坚定不移者为实……脉与证参,虚实自辨”(《景岳全书》)。凡胃脘痛病程较长,痛处喜按,饥时痛甚,纳后痛减,面色少华,体疲乏力者,均属虚证。虚候尚有气虚不运、中气下陷、血虚不密切相关、阴虚不润、阴虚寒凝、气血两虚之分;凡病程较短,痛处拒按,饥时痛轻,纳后痛甚,食少腹胀等均为实候,有肝郁、食滞、火郁、湿热、血瘀、痰湿、寒客、虫扰之别。(www.daowen.com)

3.辨寒热 寒热是鉴别疾病属性的两大纲领。临床上,胃脘疼痛也不外寒证和热证两大类。如理论上,胃脘冷痛,喜热饮食,泛吐清水者,多属寒;胃脘灼热疼痛,喜食生冷,泛吐酸水者,多属热。此寒热证中又有虚实之分,不可忽视,否则易犯“虚虚实实”之戒。此外,还应注意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证。甚或可见寒热错杂中藏虚纳实,虚实夹杂中蕴寒酿热之证,这就要求医者谙熟辨证要领。

4.辨气血 “治病之要识,在于明白气血”(《医林改错》),故辨清胃脘痛属气属血十分重要。胃边境以气证包括气虚、气滞、气陷、气逆等,各有其要。气虚证为脘痛绵绵不休、面黄乏力等;气滞证多胃脘胀痛,攻窜胁背等;气陷证表现为脘部坠胀疼痛,喜按喜卧;气逆证可见胃痛食后尤甚,嗳气频频,时作呕恶等。血证包括血虚、血瘀证。血虚不荣见胃脘隐隐掣痛,喜按,面唇爪甲无华等;血瘀阻络者为胃痛如刺如割,疼痛持续,痛处不移,入夜痛甚等特点。出血证常伴发于气虚、阴虚、湿热、火郁、瘀血等证型中。

5.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治病素以辨证为中心,但随着各种理化检查手段的不断介入与更新,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不仅要识证,还要辨病。笔者诊治胃脘痛,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借助于胃镜、B超、X线、CT、生化指标等明确是单纯胃腑本体疾病,还是兼夹有肝、胆、胰腺等其他脏器疾病,然后针对性地用药。如兼肝胆疾病可适量加用清利肝胆药;兼胰腺炎则合施清泄通腑。做到明确诊断,不延误病情。[《中医临证与方药应用心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