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胃病辨证论治方法,草药配方及疗效

胃病辨证论治方法,草药配方及疗效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胃痛应首先区分寒热、虚实、气滞、血瘀的不同。临床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高良姜、香附、公丁香、肉桂、吴茱萸、干姜、藿香、砂仁。柴胡、川芎、陈皮、芍药、香附、枳壳、甘草。若疼痛较重,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加强理气止痛;若嗳气较频,可加旋覆花、赭石和胃降逆。生地黄、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便秘可加火麻仁、瓜蒌子润肠通便。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饴糖、甘草、高良姜、香附。

胃病辨证论治方法,草药配方及疗效

胃痛应首先区分寒热、虚实、气滞、血瘀的不同。一般来说,凡病程长,痛呈冷痛,喜热食,泛吐清水者,多属寒证;凡病程较短,痛呈灼痛,喜冷食,泛吐酸水者,多属热证。凡病程长,痛处喜按,饥时痛重,纳后痛减者,多属虚证;凡病程短,痛处拒按,饥时痛轻,纳后痛增者,多属实证。凡病程较短,疼痛呈阵发窜痛、胀痛者,多属气滞;病程较长,疼痛持续,固定不移、刺痛者,多属血瘀。临床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

1.寒邪客胃

症状: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得热则舒,遇寒痛甚,口泛清水而不渴,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脉象沉紧。

治疗:散寒止痛。

方药:良附丸加味。高良姜、香附、公丁香、肉桂、吴茱萸、干姜、藿香、砂仁。兼见风寒表证,可加香苏散温胃理气,解表散寒;若因过食生冷而夹有宿食停滞,可加服保和丸。

2.饮食积滞

症状:胃痛拒按,脘腹胀满,恶食,吞酸嗳腐,得食痛甚,痛甚欲吐泻,吐泻后痛减,或大便不通。舌苔腻腐,脉滑或沉实。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

3.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闷,攻撑窜痛,常连及背胁,或嗳气频繁,泛吐酸水,饮食减少,常因情志郁怒而复发或加重。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川芎、陈皮、芍药、香附、枳壳、甘草。若疼痛较重,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加强理气止痛;若嗳气较频,可加旋覆花、赭石和胃降逆。

4.肝胃郁热

症状:胃脘灼热,痛势急迫,泛酸嘈杂,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www.daowen.com)

治法:清肝泻热和胃。

方药:化肝煎加减。牡丹皮、栀子、青皮、陈皮、白芍、贝母、黄连、吴茱萸。

5.瘀血停滞

症状:胃痛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痛而不移,食后痛甚,甚或呕血、黑粪,经常在夜间加剧,痛引两胁。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若出现呕血或黑粪等出血现象,宜去檀香、砂仁,加茜草炭、三七粉等化瘀止血。

6.胃阴亏虚

症状:胃痛隐隐,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沉细。

治法:滋阴养胃。

方药:一贯煎。生地黄、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便秘可加火麻仁、瓜蒌子润肠通便。

7.脾胃虚寒

症状:胃脘隐痛,绵绵不已,喜温喜按,得食痛减,多食则脘腹痞胀,泛吐清水,喜热食,纳差,四肢不温,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无力。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饴糖、甘草、高良姜、香附。若泛吐清水较多,或胃中辘辘有声,可配合苓桂术甘汤以温化饮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