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老中医论治胃病:脾胃功能异常及其临床处理

老中医论治胃病:脾胃功能异常及其临床处理

时间:2023-1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与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与脾相表里,共有“后天之本”之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上述病证虽归属于脾胃,但与其他脏腑亦密切相关,临证中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临床应注意其整体关系。

老中医论治胃病:脾胃功能异常及其临床处理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与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与脾相表里,共有“后天之本”之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煦则运化健旺。胃有喜润恶燥之特性,胃不仅需要阳气的蒸化,更需要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通降胃气。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则机体运化吸收功能失常,以致出现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证;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证。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中气不能运行,而发生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降而上逆,可致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

脾胃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化源不足,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所养;肾阳虚衰则脾失温煦,运化失职而致泄泻;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肝郁气滞易犯脾胃,引起胃痛、腹痛等。依据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故将胃痛(吐酸、嘈杂)、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痢疾、泄泻、便秘等归属为脾胃病证。上述病证虽归属于脾胃,但与其他脏腑亦密切相关,临证中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www.daowen.com)

此外,脾胃为人体重要脏腑,气血、津液、湿痰饮等方面的病证多与之有关,如便血可因脾失统摄所致;脾失转输,水津输布失常,水湿停聚,可致痰饮或水肿等,但从主病之脏和相关体系着眼,分别将其归属气血津液及肾系病证。至于脾虚生痰、上渍于肺之咳嗽,脾胃虚弱、血化源不足、心失所养之心悸,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聚之鼓胀等病证,亦将其分别归属于相关主要脏腑系统。临床应注意其整体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