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牡蛎的历史沿革和养生功效

牡蛎的历史沿革和养生功效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牡蛎我国培植牡蛎有2000多年历史。昔罗马帝国女数学家希帕蒂娅因笃信“理性是真知的唯一源泉”,在公元415年竟被教会用尖利的牡蛎壳残忍地割肉而死。说明牡蛎在世界食用普遍。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就有游客在海上吃牡蛎的描述。说明牡蛎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性海产贝类动物,这和牡蛎的广泛适应性有关。治肺结核盗汗:牡蛎15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为1日量。

牡蛎的历史沿革和养生功效

形态雄雌可多变,极大压力壳不陷。

蚝体胶铸泉州桥,希帕蒂娅教会残。

适应能力特惊人,盐度水温和干旱。

契诃夫海鲜车,莫泊桑笔书名篇。

潜阳止汗可和胃,涩精软坚与化痰。

神农本草列上品,莎士比亚有预言。

【形态采制】

牡蛎是软体动物,身体长卵圆形,生活在浅海7米左右的泥沙中,肉味鲜美,壳生或煅可入药,又名蚝。李时珍说:“蛤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曰蛎,言其粗大也。”杨孚《异物志》中有古贲之称。5~9月繁殖,杂食。海洋均产。

不管海水盐度高低,温度零度以下或热带水域及干旱,它都能适应。一般盐度10%~25%为好。海潮的震动几日,影的移动,是蚝关闭的信号。海潮未来时,诸房皆开,小虫入则合之以充腹。

牡蛎性别很不稳定,卵生型的牡蛎,均有性变换的现象,雌雄经常变换,形态也较多长形、卵圆形、三角形、圆形。贝壳是层鳞片,左右两片。左壳大而凹,常固在岩石上;右壳平而小,呈盖状。

牡 蛎

我国培植牡蛎有2000多年历史

【历史故事】

外壳能承受极大的压力。每1.2平方毫米能承受100千克的压力。禁闭贝壳,需上万克的拉力。宋代著名的泉州洛阳桥,全长120米,宽5米,有46座桥墩,建造时,为使桥墩坚固,不被海潮冲走,先在堤坝上养殖几年牡蛎,而后用胶汁凝结石块建起桥墩。

罗马帝国数学家希帕蒂娅因笃信“理性是真知的唯一源泉”,在公元415年竟被教会用尖利的牡蛎壳残忍地割肉而死。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1904年死于德国,在灵柩运回俄国时,一时找不到其柩,后在一节装有海鲜牡蛎的货车里找到。说明牡蛎在世界食用普遍。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就有游客在海上吃牡蛎的描述。(www.daowen.com)

莎士比亚曾有这样预言:“谁拥有牡蛎,谁就拥有世界。”说明牡蛎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性海产贝类动物,这和牡蛎的广泛适应性有关。

【保健作用】

牡蛎味甘、咸,归肝、肾经。历代养生疗疾实践中,均认识到牡蛎有敛阴止汗、平肝潜阳、涩精止遗、软坚化痰之功。常用于治疗惊痫、眩晕、盗汗、遗精、带下、崩漏、瘰疬瘿瘤。

牡蛎、苍术、龙骨同用,对小儿缺钙、佝偻病,很有效果;治疗肺结核、盗汗,可用牡蛎配黄芪、白术、麻黄根、白芍、酸枣仁、浮小麦、山茱萸、龙骨、桑叶、五味子、糯稻根等(其中配伍2~3味),效果好。

【便方推荐】

(1)《千金方》中,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牡蛎、白术、防风各二钱(即牡蛎散)水煎服。

(2)《蜀方》有数方,可用来治疗诸虚不足、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羸若枯瘦、心松惊惕、短气烦倦:麻黄根、黄芪各一两,共为粗末,每服三钱;或牡蛎、黄芪、浮小麦各25克,生白芍15克,水煎服,每日2次,颇效。

(3)治肺结核盗汗:牡蛎15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为1日量。早晚分服,连服数天。汗止再服数天,巩固疗效。

(4)牡蛎5份。白及4份。混合研细末,过筛入胶囊。每日3次,每服5克,开水送服。和胃酸,止胃痛,愈溃疡。

(5)牡蛎25克,金樱子15克。用350克水煎服。治疗遗精。

(6)牡蛎21克,玄参、夏枯草各15克。水煎服。治疗颈淋巴结核。对瘰疬的完全康复颇效。

(7)牡蛎肉250克,豆腐250克。做菜食之。治肝虚,久食疗虚损。

【保健提示】

(1)煎服常用量15~30克。

(2)收敛固涩应煅用,其他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