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墙倒壁性峻猛,咨议参军姚受宠。
酒拌蒸炒三复制,眩晕火亢长服控。
本实脉洪通延寿,基虚补益岁出众。
利胆降脂抗菌毒,灭癍消疮容如凤。
【形态采制】
大黄源于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直根肥厚,茎粗壮中空,不分枝。托叶鞘广阔,暗褐抱茎。根生叶大,长柄,卵形或倒卵形。茎叶小,上部几乎无柄,卵形。圆锥花絮顶生,花稠密。小坚果三棱形,有翅。可栽培。秋挖根去杂削皮须切片,生用或酒制用(也就是将大黄片炒热,500克大黄加200毫升酒炒至微焦而止)。主产川、甘、青、藏、云、贵。
大黄除有将军之雅号外,还有无声虎、火参、肤如、破门、黄良、蛋结、锦纹等别名。明代张子岳称大黄、附子为良将。
现在大黄做成大黄晶,大黄酒、大黄饮料,还可以做染料、香料及酿酒业的配料。
【传说故事】
大黄在国际上也久名大扬,公元753年由鉴真传入日本,后传于朝鲜、意大利及欧洲各国。俄以大黄为上药。清赵翼《檐曝杂记》中载,由于某事违约,禁大黄,勿出口,俄遂惧而不敢生事。俄人复而为请。
清代袁枚曾患痢,用参芪疗之,病反加剧。其老友张止厚馈赠以制大黄,袁排众议毅然服之,三剂而痊愈。曾赋诗以谢。诗云:
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
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岂有鸩人羊叔子?欣逢圣手谢胰吾。
全家感谢回天力,料理花间酒百壶。
宋代孔平仲《续世说》记载:姚僧垣,南北朝之名医。梁武帝因病发热而服用大黄,姚劝说:“毛尊年高,大黄药不宜服用。”梁不从继续服用,而加重,以至“危笃”。深夜姚被急召入宫救驾,以平补而痊愈。梁元帝继位,一次元帝腹痞满,疼痛不已,不思饮食,脉实洪,姚才力排众议,力主用大黄而痊愈。
清代黄退阉《友渔斋医话》记载:“唐介庵先生用大黄著名,竟被尊为唐大黄。于是乎先生之字,竟为大黄之名掩矣。”
清代薛福成《庸盦笔记》记载:某侍御与朋友聚会,有人说:“大黄最为猛药,不可轻尝,如某某为庸医所误,服大黄死矣。”侍御认为我长期服故无病,我试给你们看,他吞服六七钱(20克左右),别人无法阻止,后来泻泄不止而亡。侍御以试猛药杀其身,年仅四十有四。说明大黄可作补药,毒性较低,实验也证实,但过量也可中毒。
大 黄(www.daowen.com)
大黄历来被医家、养生家所重视,虽然大黄以通脏腑为主,但在用法、用途、配方、范围上各有奇巧,各有神通,医圣张仲景及华佗《中藏经》中多是用大黄的复方,含大黄复方36首。
药王孙思邈将大黄应用范围大大扩大,用于不育症、月经不调、糖尿病、乳痈、耳聋、痔疮、牙痛等疾病。
【保健作用】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而巧补,是延年益寿良药。大黄抗菌毒,提高免疫力,降脂降压,利胆减肥,经常服用大黄对及时消除体内轻微积滞毒、对中老年人大有益处。
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提出单用大黄治疗黄疸(不论阳黄或阴黄)。
大黄苏打片、友补片、大补粒、通补丸、清宁丸等大部分是单味大黄制剂的名药,适用大黄得当,可达延年益寿。
现在用大黄治疗十二指肠出血,有效可达96%;急性胰腺炎(水肿型)可达100%;急性胆囊炎,有效达99%;急性黄疸性肝炎,有效达98%;急性菌痢、急性肠炎、尿毒症、脑血管意外、高脂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有效率较高。
【便方推荐】
(1)宋代洪迈的《夷坚志》中记载:捣生大黄为末,调醋敷疮上,治腮腺炎。非为愈痛且灭瘢,是美容之良药。
(2)元代朱丹溪创造“一味大黄散”,仅大黄一味,黄酒炒三遍为末,用茶调服一二钱,治疗眩晕。
(3)生大黄9克(重者12克),用沸水150毫升浸泡。不烫时顿服。间隔2小时泡第二剂,再隔2小时泡第三剂,治疗乳蛾(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4)生大黄1.5~3克。吞服。治疗习惯性便秘。
(5)大黄泡水茶饮可保健养生消食。
【保健提示】
(1)在制法上要巧,如将大黄切成小块,黄酒拌匀,放蒸笼内或罐内密封,坐入水锅内,蒸透后晒干,如此反复三次。
(2)常用量3~12克,外用适量。
(3)用开水泡或粉剂吞服,先小剂量,逐步调到最佳量。
(4)血虚气弱、脾胃虚寒、五实热积滞者及孕妇慎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