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姿妍净雪色妆,无风忽鼻度浓香。
禅客本是天竺种,早卜诗人搅尽肠。
新月风牵白玉影,素花封枝裹叶霜。
剪扎奇特古老韵,任教春去亦无妨。
清热泻火凉血用,皮仁生炒众多方。
医者切记禁忌证,阳虚脾胃与便溏。
【形态产地】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干苍劲,株丛紧凑。叶倒卵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翠绿光亮。花生于叶腋或枝顶,花冠像古代器“卮”,今加木旁为“栀”。初夏晶莹皎洁的栀子花陆续绽开,含苞欲放,初展芳华,异彩大放。鹅黄浅绿的长花柄,6裂回旋花序,瓣厚丰腴,含蓄庄重,清丽高雅。沁人肺腑的浓香,即使花谢枯萎,仍余香不绝,月光越亮香越浓。独特的气质,超群芬芳,人们钟爱,妇女佩带,诗人咏唱。据说种子来源于天竺,与佛有关,故又叫禅客、禅友,还有木丹、越桃、林兰等雅号。我国现有70属450种,主产于江西、浙江、湖南、福建等长江流域及江南各地。果为主要中药,叶、根也可入药。
【文人咏栀】
我们祖先利用栀子的外在及内在形、性进行精神的和药物的养生保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途极为广泛。唐代以栀子花作为和平使者东渡日本,17世纪传入欧洲,而后蜚声国际。栀子可洁净空气,美化环境,使人心旷神怡。
栀子花熏茶,提取香料,做羹果,入油炸食,果肉酿酒,果皮做黄色燃料。盆栽经过剪扎可得到奇、特、古、老的神韵,工矿还用栽培栀子净化空气。栀子木质坚细可雕刻。
《史记》记载:“千放栀子苗其入与千户侯等。”说明千户侯的收入。到了晋代《晋令》记载:“诸宫有序,栀子守护者置令一人。”说明其身价高贵。
南朝诗人谢朓《咏墙北栀子》云:
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
黄金发朱采,映目以离离。
栀 子
南梁简文帝《咏栀子花》云:
素花偏可喜,的的半临池。
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
唐代杜甫诗云: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红波。
唐代刘禹锡诗云: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又开。
宋代朱淑贞诗云:
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丹中看。
宋代杨万里《栀子花》诗云:
孤姿妍外静,幽馥暑中寒。
有朵篸璨瓶,无风总鼻端。
明代沈周诗:
薰风吹结子,白玉御新花。
明代文坛茶陵首领李东阳对栀子诗云:
抽黄媲白总称才,谁谴山栀入画来。
明代陈淳诗云:
竹篱新结度浓香,香处盈盈雪色妆。
知是异方天竺种,能来诗社搅断肠。
明代沈石田诗云:
雪魂水花凉气清,曲阑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www.daowen.com)
吴文英对栀子填《清平乐》云:
柔柯剪翠,
蝴蝶双飞起,
谁堕玉钿花茎里?
香带熏风临水,
露江滴下秋枝。
金泥不染禅衣,
结得同心成了。
任教春去多时。
陈长明有《迎仙客》词云:
栀子房,
老经霜,
曾染汉宫衣袂服黄。
游园的,
道花香;
行医的,
称芽良。
治黄疸青伤,
久著在方书上。
【古医用栀】
《得配本草》总结出“上焦、中焦连壳,下焦去壳,泻火生用,止血炒黑,内热用仁,表热用皮”的使用原则。还有“淋症童便炒,退虚热盐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等用法。古人的一些经验濒临失传。如历史上张仲景所用栀子方子中均为生品,功在清热泻火;朱丹溪治胃脘灼痛,用炒焦山栀子七至九枚水煎服,另加生姜汁;李中梓认为,皮走肌肤之热,仁去心胸之热等。但今已不细明,一概用“炒栀子”或“栀子”了事。
民间还有外用如“吊筋药”。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白酒和匀调敷,治跌打损伤,功在活络舒筋。根据清宫医案记载,光绪曾以“山栀子一两,用烧酒、白面和匀,做饼贴上”,治伤痛,尤其四肢挫伤疼痛,效果更佳。
【保健作用】
栀子味苦,性寒,归胃、胆、心经。栀子水提取液可利胆、镇静、降压、抗菌及抑制平滑肌。
【便方推荐】
(1)鲜栀子花9~15克。水煎加蜜调服。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咯血。
(2)栀子花焙干为末,吹入鼻,用药棉填塞。可止鼻衄。
(3)栀子花100克,桃花50克,冬瓜子25克,白附子100克,菟丝子150克,木兰皮150克,玉竹10克,大豆黄卷75克,苜蓿50克,麝香1克,猪胰2具(除浮脂)。共为末。干燥过筛,少许洗面,可洁面祛斑。
(4)鲜栀子适量。捣烂外敷。用于治疗跌打损伤。
(5)黄栀子根30克(10岁用量)。水煎,分2次服。治疗黄疸肝炎。
(6)栀子仁10克,马齿苋30克。水煎,红糖调服。用于止痢。
(7)栀子仁10克,生大黄10克。为末,食醋调敷。可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消肿止痛。
(8)鲜栀子根60克,淡竹叶根、白茅根、桑白皮各30克。水煎服,用于治疗黄疸性急性肝炎。
(9)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载:“以栀子花食用佳。”栀子花浸汁配清凉饮料,解暑。
(10)栀子花数朵,去蒂与糯米、赤小豆煮粥,调白糖。清香可口。
(11)栀子花瓣盐腌蘸面糊油炸,是可口食品。栀子花可做果羹、蜜饯等食品。
【保健提示】
(1)张仲景《伤寒论》中云:“病人旧微溏者不可服。”当代名医蒲辅周云:“脾胃阳弱便溏者不能用栀子。”
(2)常用量3~10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