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奔巴何似亲,瘦香如宇万里馨。
青鸟不传云外语,纵放蘩枝散诞芬。
能治寒邪诚暖胃,桃金娘科醉中身。
肾虚用其可起痿,之问羞愧口含丁。
【形态采制】
丁香是丁香树的花蕾,形似丁,且香,故名。其干品似鸡舌,故又称“鸡舌香”。日本《和汉药考》中称“百里馨”、“如宇香”、“瘦香娇”。
丁 香
药用丁香是桃金良科常绿植物丁香的花蕾,由绿转红采之,干品入药。主产东非高原南部的坦桑尼亚及马来西亚。我国主产地为两广。坦桑尼亚有一个900平方公里的岛叫奔巴岛,这里生长360多株丁香树,开花季节万里飘香,坦桑尼亚称其为国花。我国有1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共24个品种。种植在常绿树旁或庭院,别有情趣。丁香由于有丁香油酚及乙酰丁香油酚,故而香气浓郁。
【传说故事】
相传,古时京中有一显官,常辱骂自己的家厨。家厨特苦闷,告诉邻里秀才。秀才乘显官办唇宴时,教厨师出一个上联,在席间让其官对下联。宴席间,家厨为官斟了一杯酒。官骂道:“为什么酒是冰冷的?”厨师说:“小人借此作上联,请大人对,以显大人文才,且可为宾客助兴。”说罢便跪地说:“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点点在心。”众人称好,官无言以答。众解围。厨师说:“我等大人对后才敢站起来。”官失面子,生气喘死。次年春,官坟上长出一棵丁香,开白花。众围观之,秀才也去了。见之曰:“他死后,可以对下联了。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头头是道”。
唐代武则天掌朝时,著名诗人宋之问曾是文学侍从。宋自认为自己仪表堂堂,诗文又好,应受武则天的宠爱,可一直受到武则天的冷落。心内极不平衡,自己便写了一首艳诗献给武后。诗云:“明河可洁不可清,愿得乘槎一问津。还将织女支矶石,更访成都卖卜人。”他期待得到武后的重视。然而武后看后一笑了之。事后武则天当着近臣的面说:“宋卿哪方面都好,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知羞愧无比。从此,自己就口含鸡丁香以解其臭。
又传,古代一个皇帝爱食生冷,一天深夜,突然腹满壅塞,上吐下泻。太医无计可施,只有张榜征良医。一乞丐见而揭之入宫,曰:“脾胃乃仓廪之官也。陛下饮食生冷,伤于脾胃,须用丁香等鲜花制成的香袋悬挂于室内方可龙体安康。”皇上遵嘱行事。当夜,皇上梦见乞丐乃八仙之一蓝采和是也。数天后病愈。这是一个传说,但是说明利用丁香和其他香气药材疗病的方法。
宋代《太平御览》记载:汉桓帝时期侍中刁存因年老患有口臭,“帝赐以鸡舌香,令含之”。刁存不懂药性,对丁香特性更不了解,不知皇帝所赐何物,置于口中有辛辣刺舌感,遂未含。皇帝怒而赐毒药“赐死”,全家哀泣不止。有一识者验查后方知乃是丁香,才知道皇帝所赐者为香口之药。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三省故郎官口含鸡舌香,“欲上奏其事,对答其
气芳芬”。此正为丁香治口臭,至今方术为然。
唐代陆龟蒙《丁香》诗云: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鲜郁丁香结,枞放繁枝散涎香。
五代南唐李煜名句云: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五代前蜀牛峤诗云: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金代元好问诗云:
香中人道睡香浓,谁道丁香其味同。(www.daowen.com)
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薰染费春工。
唐代李商隐诗云:
又云: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丁香结”系指丁香未开的花蕾,后来古诗常引用之。
【保健作用】
丁香辛温,归脾、胃、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常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现代医学还用于治疗胃肠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也用于治疗疝气疼痛、心血管疾病以及寒性经痛,用丁香配肉桂、附子、淫羊藿等,可温肾助阳起痿。
除入药的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外,用丁香命名的(但并非丁香)如柱丁香,是樟科植物,肉桂幼嫩的果实,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
丁香用于养生保健的历史,较为古老。早在北魏贾思勰(公元533-544年)《齐民要术》中就载有“丁子香”。正式入药始于南北朝时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名医别录》称其为鸡舌香。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未腐烂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握有丁香。
【便方推荐】
(1)丁香外治法治病可贴穴位:用丁香配肉桂,等量,研为末。用时取豆粒大小于穴上,外贴胶布两层,一昼夜取下去。待1小时后如法再用。连3~4天有效。①胃痛:贴中胱、梁门、痛点。②慢性胆囊炎:贴痛点、右侧阳陵泉。③腰痛:贴肾俞、命门、痛点。④胸神经痛、肋软骨炎:贴痛点及痛点相应的背部穴位,如厥阴俞、心俞、肾俞、膈俞。
(2)丁香6克,肉桂、木香、乌药各12克。研细末。分3次服。治疗冷气腹痛。
(3)丁香3克,柿蒂6克。水煎服。治疗寒胃痛。
(4)丁香6克,橘皮15克。水煎服。用于治疗胃寒呃逆。
(5)丁香15个。为末,以甘蔗汁、生姜汁和丸,如莲子大含服。用于治疗朝食暮吐、反胃。
(6)丁香油滴入龋齿洞,用于止痛。
(7)丁香为末,撒于脚趾缝内。治疗脚癣。
(8)丁香1粒,放入1块生姜小孔内,封口加水煎服。用于治疗幼儿胃寒呕吐。
【保健提示】
(1)常用量2~5。外用适量。
(2)畏郁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