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白扁豆:来源、用途和养生效果

白扁豆:来源、用途和养生效果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白扁豆为豆科植物,一年生缠绕性草本。白扁豆产于印尼,约在汉、晋时引入我国,是热带、亚热带植物。白扁豆南宋杨万里诗《秋话》云:道边篱落聊遮眼,白白红红扁豆花。《本草心编》云:“白扁豆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本草纲目》云:“结白花者生白扁豆可入药。开红花或紫花者结黑扁豆,又名鹊豆,不作药用。”炒扁豆、麦芽各15克。用于治疗赤白痢下。炒白扁豆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怀山药15克。

白扁豆:来源、用途和养生效果

扁豆甘平不滋腻,气清香醇不钻窜。

性情温和健脾胃,和中益气五脏欢。

消暑解毒亦可用,生用宜慎莫怠慢。

【形态采制】

白扁豆为豆科植物,一年生缠绕性草本。叶互生,三出复叶,阔卵形,托状三角。7~8月开白色或紫色蝶形花,总状花序。秋季结半圆形果,种子椭圆形,稍扁,白色或白黄色,平滑,边缘具白色半环状隆起的种阜。

白扁豆产于印尼,约在汉、晋时引入我国,是热带、亚热带植物。

【传说故事】

扁豆入药始于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书为“藊豆”,列为中品。《本草纲目》云:“藊本作扁,荚形扁也。”其荚蒸食甚美。扁豆栽培较易,墙头、屋后、篱垣、河滨均可栽种,故叫“沿篱豆”、“蛾眉豆”。清代包世臣《齐民四术》云:“采为蔬,味冠诸品”。蒸炒均可,其种子可煮粥,明代戏曲作家高濂《遵生八笺》记载:“扁豆半斤,人参二钱作细片,用水煎汁下米作粥食之,益精力,还治小儿霍乱”。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老老恒言》中说扁豆粥消暑、除湿、解毒,治久痢不止有效,但一定煮熟,否则会中毒出现头晕恶心,要注意。

明代王伯稠曾诗云:

豆花初放晚清凉,碧叶阴中络纬啼。

贪与邻翁棚底话,不知新月照清溪。

陈长明:“霜角”云:

扁荚珠镶,白眉称最良。

化湿和中佳品,登《本草》著医方。

未霜,收满筐,家厨先许尝。

岁岁沿篱种得,还兼为爱蔬香。

李时珍云:“性平温,得乎中和,消暑化湿,为脾之谷,入足太阴气分,通利三焦,化清降浊,治中宫之疾。”

白扁豆

南宋杨万里诗《秋话》云:

道边篱落聊遮眼,白白红红扁豆花。

清代名医黄宫绣说:“盖脾喜甜,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有益也。脾得香而舒,扁豆禀气芳香,故能于脾而有舒也。”脾虚呕逆,食少泄痢,暑湿吐泻等均可用。(www.daowen.com)

《本草心编》云:“白扁豆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如小儿疳疾,用《局方》中得“参芩白术散”效佳便是一例。

《奇效良方》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叫高照的医生,儿子无赖,因被高骂而服砒自杀,大泻不止,肚胀欲裂,后用水调白扁豆末喝了几碗,症状缓解而愈。

唐代甄权《药性论》云:“主解一切草木之毒,生吃及煎汤而服。”

宋代苏颂《图经本草》云:“兼杀一切草木及酒毒,亦解河豚鱼毒。”

《事林广记方》云:“扁豆治诸鸟肉毒,六畜肉毒。”

《本草纲目》云:“结白花者生白扁豆可入药。开红花或紫花者结黑扁豆,又名鹊豆,不作药用。”

【保健作用】

白扁豆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外皮亦运脾利湿、适于脾虚暑湿、水肿脚气。花可清暑化湿。

养生保健中,因甘湿补脾而不滋腻,芳香化湿而不燥烈,特别是大病之后,初进补剂先用扁豆最为适合。健脾除湿,消暑止吐泻,调养正气而无壅滞饱满之弊。

因外形为眉叫蛾眉豆,可蔬可粥,入药健脾和中。

【便方推荐】

(1)炒扁豆、麦芽各15克。捣烂,水煎服。用于治疗消化不良。

(2)炒扁豆、炒山药各15克。为末,每5克开水冲泡频饮。用于治疗食少泄泻。

(3)炒扁豆、鸡冠花各15克。水煎红糖水服。用于治疗赤白痢下。

(4)炒白扁豆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怀山药15克。煎服。可治疗脾虚而腹泻。加砂仁、大枣更佳。

【保健提示】

(1)煎服用量10~20克。

(2)解暑湿宜生用,健脾胃宜炒用。

(3)患寒热病者忌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