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黄芪:百草养生逸闻,功效显著

黄芪:百草养生逸闻,功效显著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芪主根棒形,外皮淡褐色,茎直立,高50~80厘米,有糟上部分分枝。黄芪异名甚多,有“蜀脂”、“独椹”、“黄耆”、“羊肉”,《药性论》称“王孙”。黄芪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故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延缓细胞衰老。许采用生黄芪120克,糯米30克,煮粥1碗,小匙频服。许某又用前方挽回,服用黄芪至数斤,最终使脚面之肿全消而愈。白发敲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更何况人参、党参补气还能滋阴,而黄芪补气易于助火。

黄芪:百草养生逸闻,功效显著

独椹重产地,沁县出绵芪。

功用可归五,多医身表虚。

延衰抗病要,微量元素硒。

百本防风熏,太后中风愈。

慢性衰弱症,久服方补气

乌发肤白嫩,美容丰瘦体。

煮粥益脏腑,大剂治鹤膝。

白术防己配,卒肿全退去。

邪盛湿阳亢,无汗用不宜。

【形态采制】

黄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的根。黄芪主根棒形,外皮淡褐色,茎直立,高50~80厘米,有糟上部分分枝。叶小11~29枚,奇数羽状复叶,长圆形。7~8月开花,淡黄色,集成总状。荚果半椭圆初扁平,后渐膨大成膀胱状,8~9月果实成熟。生长于燥沙质地,常见于河边、山坡及稀疏的柞树林内。豆荚下垂,根长断面芬性黄白,味甜者佳。

黄芪异名甚多,有“蜀脂”、“独椹”、“黄耆”、“羊肉”,《药性论》称“王孙”。全国各地均有出产,优质者属山西沁县绵芪,产于绵上。医家对产地非常重视,太原陵地产的叫上芪,可立效。川芪者劣。内蒙古、河北、山西等为主要产地。

黄芪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故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延缓细胞衰老。硒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C,有抗氧化和调节免疫力功能。我国西北硒的含量丰富,可说明医家用药重视产地的原因。

【传说故事】

新唐书·许胤宗传》记:许胤宗在他初任新蔡王处参军之职时,王太后患卒中,口噤不能语,脉沉摸不到。许精医道,知王太后阳气虚,气血不能流,口有时不能进汤药,就用黄芪、防风煎出几十斛热汤,置于床下,熏口鼻、皮肤。御医们如法而用,满室药味弥漫一昼夜,王太后渐渐苏醒能言,后遂愈。

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云:“补气诸药之最。”

清代陆以湉(字敬安,号定圃)《冷庐医话》记一医案:海宁许珊林治山阴某王患肿胀,自顶至踵,大倍常时,气喘声嘶,二便不通,命危。许采用生黄芪120克,糯米30克,煮粥1碗,小匙频服。不久,喘平便通,肿亦随消。继加祛湿平胃之品,两月后独脚有钱大一块未消。后改换了医生,极力诋毁前面做法,改用祛湿猛剂,病人又渐至危殆。许某又用前方挽回,服用黄芪至数斤,最终使脚面之肿全消而愈。

黄 芪

宋代苏轼诗云:(www.daowen.com)

孤灯照影日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

白发敲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

东方烹狗阳初动,南阳争牛到作团。

老子从来不兴浅,向隅谁有满堂欢。

【保健作用】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有补诸虚、益元气,壮脾胃、去肌热,排脓痛、托毒生肌等功用。

养生中,黄芪善生发,补气生血,气生水降,利水退肿,补气生阳,固表止汗,鼓正气以耗毒排脓。故凡脾肺气虚,头晕气短,懒言无力,食少便溏,阳气下陷,发热畏寒,久泻脱肛,气不摄血,血虚津亏,崩漏便血,表虚不固,自汗盗汗,痈疽肿毒,久溃不敛,小便不利,皮肤水肿等症,皆可用之。

黄芪、人参党参均是补气,但黄芪是治表虚之要药,而人参、党参善补五脏之气,故是治里之要药。更何况人参、党参补气还能滋阴,而黄芪补气易于助火。所以,气虚兼阴液不足者多用人参、党参,气阳两虚者多用黄芪。黄芪、山药、生地黄、天花粉、五味子,可降糖;黄芪枳壳鲫鱼汤,健脾补气;杜仲、黄芪、薏苡仁、乌龟汤可健脾、补肾、消肿;黄芪白果芡实汤,可健乳、润肤;黄芪山楂荷叶大黄饮,可减肥消脂、瘦身;黄芪首乌大培丹,可丰身健体;炙黄芪羊乳丸,可治疗虚痨消瘦;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治疗雷诺现象;黄芪周公百岁酒,可乌发延年;黄芪黑豆蜂乳汤,可泽肤、悦颜、乌发;黄芪首乌生发粥,可生发,治疗斑秃、脱发;黄芪配当归、龙眼,可补血

【便方推荐】

(1)黄芪、党参各15克。煎服。用于治疗便溏腹泻、子宫下垂、体弱乏力。

(2)炙黄芪、熟地黄、生地黄各15克。煎服。用于治疗血虚头晕。

(3)黄芪、鸡血藤各15克。煎服。用于治疗气血双虚、麻木酸痛。

(4)黄芪15克,皂角刺9克。煎服。用于治疗痈疽不溃。

(5)黄芪30克。煎服。可治疗胸中大气下陷、自汗。

【保健提示】

(1)本品功偏温补,易于助火,凡气滞湿阻、肝气郁结不和、消化不良、外疡初起、表实邪盛者,均不宜用;阴虚脉强者不可服。高热大渴,便秘实热者禁用。久服助火时,可配知母、玄参等以清解之。

(2)常用量9~15克,大剂量30~60克。

(3)补气生阳用蜜炙,其他方面可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