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山药:长寿因子,脾肾双补,百草养生逸闻

山药:长寿因子,脾肾双补,百草养生逸闻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长寿因子誉山药,脾肾双补起沉疴。河南泌阳县产的称为“怀山药”,多用块茎或珠芽繁殖。事后方知,山谷有大量的薯蓣生长,其块根养人,藤茎可以养马,使人们认识到了山药可食。(山药在《红楼梦》见于多处。李时珍认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党参、白术各15克。若久服发闷,可用中药百部一片解之;山药能助湿,故湿盛或有积滞者忌之。

山药:长寿因子,脾肾双补,百草养生逸闻

长寿因子誉山药,脾肾双补起沉疴。药食配伍风味奇,烹饪巧妙寿天多。

【形态采制】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多年生缠绕藤本,具圆柱形肉质块茎。叶片形状多变化,通常三角形卵形或耳状三裂。叶腋间常生有珠芽,可用以繁殖,亦可用于食用。夏季开花,花单性,乳白色,花序穗状,下垂。原产我国,各地栽培。河南泌阳县(旧属怀庆府)产的称为“怀山药”,多用块茎或珠芽繁殖。块茎供食用,亦可入药。

【药名演变】

薯预又作薯蓣,是山药之古名。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就有人种植。《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山海经》称作“诸与”。后称“薯蓣”、“山芋”。隋唐时《吴普本草》称“玉延”、“修脆”、“佛掌薯”。据资料介绍,唐代时,为避唐代宗李豫之讳而改为“薯药”;宋代时,为避宋英宗赵曙之讳又改为“山药”,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故事】

山 药

传说:战国时有两国交兵,一方被困山谷,数年后,被困的一方兵强马壮,神奇杀出。事后方知,山谷有大量的薯蓣生长,其块根养人,藤茎可以养马,使人们认识到了山药可食。

《湘中记》载:东晋永和初年,有一个采药人来到衡山,迷路粮尽,坐在悬崖下休息。忽看到有一老翁,面色年轻,正对着石壁看书。采药人以饥饿告之,老翁给他食物吃(食物即为薯蓣),并指点他出山之路。采药人走了六天才回到家,而仍不知饥,由此方知薯蓣功效神奇。

红楼梦》第十一回:秦氏患病到了二十日以后,一日比一日懒,又懒吃东西,月经两个月没来。经大夫诊断不是怀孕。后来,凤姐又去探望她,秦氏道:“婶子回老太太、太太放心吧。昨天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吃了两块,倒像克化得动似的。”凤姐儿道:“明日再给你送来。”(山药在《红楼梦》见于多处。第十回张太医给秦可卿开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第二十九回说的左归丸、右归丸、麦味地黄丸等皆有山药。《神农本草经》记山药“补虚,除寒湿、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李时珍认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糕主要原料是大枣和山药,能健脾和胃、生津养血固肾,所以秦氏道“老太太赏的山药糕点好象克化得动似的”。)

陆游诗曰:久缘多病疏云液,近为长斋煮玉延。

【保健功能】

山药性平,味甘,入肺、脾、肾经,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主治脾虚泄泻、消渴、遗精、带下等症,平常人均用它进行养生保健。(www.daowen.com)

山药在养生中既能补气,又能养阴,不滞不腻,是补中气之上品。益脾肾,理虚痨,固肾强精,小儿脾虚者用之尤佳。补益中应用剂量宜大。

山药根似芋,味似薯,含有淀粉酶蛋白质、脂肪糖类、胆碱、维生素矿物质,可预防胶原病的发生,保持消化道呼吸道的润滑,故医学工作者誉它为长寿因子。处方中常称根山药或怀山药,它是四大怀药(地黄、牛膝、菊花、山药)之一。

山药配党参、白术、茯苓或配白术、龙眼肉,用于补脾止泻;配人参、山茱萸、五味子适量,浸酒随量饮,可补益体虚老者;配人参、白术、当归芍药、地黄、阿胶,可补肺止咳;配远志、芡实或党参、苍术,用于补肾固精;配黄芪、生地黄、天花粉,用于补气养阴止渴。

【便方推荐】

(1)山药、党参、白术各15克。煎服,疗食少无力。

(2)山药180克。煮汁徐徐饮之,连服3日,急治产妇大喘、大汗身热、脉弱,数十日即痊愈。

(3)山药60克,杜仲、菟丝子各90克,五味子180克,肉苁蓉120克,茯神、巴戟天、怀牛膝、山茱萸、干地黄、泽泻、赤石脂各30克。共为末为丸,梧桐子大。每日2次,每服30丸,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肾两亏。

(4)山药50克,龙眼肉15克,大米50克。煮粥调白糖,每日服1~2次。用于肺虚咳嗽、带下遗精。

(5)用山药煮粥简便实用,治病健身,常有山药半夏粥、山药粥、山药鸡子黄粥、三宝粥、山药车前草粥等。除粥外还可制作山药卷、枣泥山药排、八宝山药泥、金钱山药夹等。如明代《宋氏养生部》记:山药糕,是山药蒸熟去皮,切片,暴燥,磨细,计六升,白糯米新起淅、捣粉,计四升,白砂糖二斤,蜜水溲之,复碓,筛甑中,随盖之,蒸粉熟为度。

【保健提示】

(1)用量:常用量10~30克,大剂量60~250克,研末吞服量6~10克。

(2)特别指出:山药要煮,绝不能炒用。若久服发闷,可用中药百部一片解之;山药能助湿,故湿盛或有积滞者忌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