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水钠代谢失调:缺水和水中毒两大类

水钠代谢失调:缺水和水中毒两大类

时间:2023-1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水钠代谢失调包括缺水和水中毒两大类。根据缺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将缺水分为低渗性缺水、等渗性缺水和高渗性缺水三种类型。水和钠成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保持正常。水和钠同时丢失,但失水多于失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值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静脉补液时应补充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以纠正细胞外液的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

水钠代谢失调:缺水和水中毒两大类

水钠代谢失调包括缺水和水中毒两大类。根据缺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将缺水分为低渗性缺水、等渗性缺水和高渗性缺水三种类型。

(一)等渗性缺水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是外科患者中最常见的缺水类型。水和钠成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保持正常。

【病因】

常见病因有: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烧伤等。其丧失的体液成分与细胞外液基本相同。

【病理生理】

由于细胞外液基本处于等渗状态,细胞内液不会代偿性向细胞外转移。但如果体液丧失持续时间较久,细胞内液也会逐渐外移,导致细胞内缺水。机体对于等渗性缺水的代偿机制是:细胞外液的减少可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醛固酮的分泌增加,以促进远曲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量得以恢复。

【临床表现】

患者感恶心、厌食、乏力、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力降低和尿少等症状,早期口渴不明显。如果短时间内体液丧失达体重的5%时,可出现心率加快、脉搏减弱、血压不稳定或降低、肢端湿冷和组织灌注不良等血容量不足的症状。当体液继续丧失达体重的6%~7%时,患者的休克症状明显,并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治疗原则】

消除原发病因,防止和减少体液继续丢失,并积极补充。若能消除病因,缺水则将很容易纠正。可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注意:因等渗盐水中Cl-含量高于血清含量,故大量补充时有导致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而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与血浆相似,用来治疗等渗性缺水比较理想和安全。常用的平衡盐溶液有乳酸钠和复方氯化钠溶液(1.86%乳酸钠溶液和复方氯化钠溶液之比为1∶2)与碳酸氢钠和等渗盐水溶液(1.25%碳酸氢钠溶液和等渗盐水之比为1∶2)两种。另外,在纠正缺水后,排钾量会有所增加,血清K也因细胞外液量的增加而被稀释后降低,故应注意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一般在血容量补充使尿量达到40ml/h后开始补钾。

(二)高渗性缺水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但失水多于失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值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病因】

常见病因有:①摄入水分不够,如食管癌致吞咽困难,重危患者给水不足;②水分丧失过多,如高热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致创面蒸发大量水分等。

【病理生理】

由于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导致形成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体液量的变化;严重时,脑细胞可因缺水导致脑功能障碍。机体对高渗性缺水的代偿机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细胞外液的高渗状态刺激位于视丘下部的口渴中枢,患者感到口渴而喝水,从而增加体内水分,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②细胞外液的高渗状态还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从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和恢复其容量;③如缺水加重致循环血量显著减少,还会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加强对钠和水的重吸收,以维持血容量。

【临床表现】

根据缺水程度,高渗性缺水可分为三度。

1.轻度缺水 缺水量占体重的2%~4%。患者最突出的表现是感口渴。

2.中度缺水 缺水量占体重的4%~6%。患者感极度口渴,唇干舌燥,乏力,皮肤弹性差,眼窝下陷,尿少和尿比重高。

3.重度缺水 缺水量大于体重的6%。除上述症状外,患者可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

【治疗原则】

尽早祛除病因,防止体液继续丢失。鼓励患者饮水,无法口服的患者,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或0.45%的低渗盐水。估计补液量的方法有:①根据临床表现估计失水量,每丧失体重的1%补液400~500ml。②根据血清钠浓度计算,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mmol/L)-正常血钠值(mmol/L)]×体重(kg)×4。注意:高渗性缺水患者虽然血清钠浓度高,但实际的情形是机体仍然缺钠,只是由于缺水更多,导致血钠浓度升高。因此,如果给高渗性缺水患者补液时,只补水分,不补钠盐,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低钠血症。

(三)低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但失钠多于失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值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病因】

常见病因有: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如反复呕吐,导致大量钠随消化液排出;②大面积创面的慢性渗液;③应用排钠利尿药,如氯噻酮、依他尼酸(利尿酸)等后,未及时补给适量的钠盐,导致体内缺钠程度多于缺水;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而忽略补钠。

【病理生理】

由于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细胞外液向渗透压相对高的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内液增加造成细胞内水肿和细胞内低渗状态,而脑组织对此改变非常敏感,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同时细胞外液的低渗状态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但此种调节会使细胞外液总量更为减少,一旦循环血量减少,肾素-醛固酮系统兴奋,使肾排出钠减少,增加Cl-和水的重吸收。同时,循环血量的减少还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水重吸收增加。如上述代偿功能无法维持血容量时,将出现休克。

【临床表现】

低渗性缺水一般无口渴感。根据缺钠程度,低渗性缺水可分为三度。

1.轻度缺钠 血清钠在130~135mmol/L,尿Na减少。患者表现为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厌食,尿量正常或增多、尿比重降低。

2.中度缺钠 血清钠在120~130mmol/L,尿中几乎不含氯和钠。患者除有以上临床表现外,还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陷,视物模糊,直立性晕倒。

3.重度缺钠 血清钠在120mmol/L以下。主要表现为严重周围循环衰竭、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甚至昏迷。

【治疗原则】

积极处理致病原因。静脉补液时应补充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以纠正细胞外液的低渗状态和补充血容量。轻、中度缺钠的患者,一般补充5%葡萄糖盐溶液;重度缺钠的患者,先输晶体溶液,后输胶体溶液,再静脉滴注高渗盐水,以进一步恢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低渗性缺水的补钠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需补钠量(mmol/L)=[正常血钠值(mmol/L)-测得血钠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四)水中毒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由于总入水量超过排出水量,大量的水分潴留在体内,导致循环血量增多和血浆渗透压下降。较少见。(www.daowen.com)

【病因】

常见病因有:①各种原因,如休克、心功能不全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②肾功能不全,不能有效排出多余水分;③静脉补充水分过多或机体摄入水分过多。

【病理生理】

由于细胞外液量骤增,血清钠浓度因被稀释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导致细胞内水肿。细胞外液量的增加抑制了醛固酮的分泌,使远曲小管和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减少,钠从尿中排出量增多,使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降低。

【临床表现】

根据起病的急缓程度,分为急性水中毒和慢性水中毒。急性水中毒起病急,因脑细胞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呕吐、嗜睡、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慢性水中毒常表现为:体重增加、恶心、呕吐、嗜睡、泪液和唾液增多等,一般无凹陷性水肿。

【治疗原则】

水中毒一经诊断,立即停止水分摄入。轻者,限制水分摄入;严重者,除禁水外,还需静脉滴注高渗盐水或利尿药促进水分的排出。一般用渗透性利尿药,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00ml快速静脉滴注(20min滴完),可增加水分的排出和减轻脑水肿。

(五)水、钠代谢失调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发病情况

(1)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和职业。

(2)了解患者体重变化情况、近期饮食、饮水及运动情况;有无导致体液失调的相关因素。

2.评估患者身心状况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缺水的表现、神志情况,重点评估患者口渴的情况以区分缺水的类型。

(2)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反应及承受能力,以便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

1.体液不足 与高热、呕吐、腹泻等导致的大量体液丢失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禁食、呕吐、腹泻及创面感染等导致的摄入量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感觉、意识障碍和缺水导致的低血压有关。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的体液量

(1)祛除病因:采取措施预防体液失调或遵医嘱积极处理原发疾病,防止体液丧失。

(2)补液:遵医嘱及时、正确地补液。

补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已丧失量和继续丧失量。①生理需要量:一般成年人每日生理需要量为液体2000~2500ml。②已丧失量:指在制定补液计划前已经丧失的体液量。轻度缺水需补充的液体量为体重的2%~4%,中度为4%~6%,重度为6%以上。③继续丧失量:又称额外丧失量,是治疗过程中继续丢失的体液量,如补液过程中出现的呕吐、出汗、胃肠道积液等。这部分丧失量的补充原则是“失多少,补多少”。体温每升高1℃,将自皮肤丧失低渗液3~5ml/kg;成年人体温达40℃,需多补充600~1000ml液体;出汗湿透一套衣裤约丧失1000ml体液;气管切开患者每日经呼吸道丢失体液800~1200ml。

补液种类: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高渗性缺水以补充水分为主;低渗性缺水以补充钠盐为主,等渗性缺水补充等渗盐溶液。

补液速度:根据补液量、药物性质及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调节补液速度。如各器官功能代偿良好,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进行分配,即第1个8h补充总量的1/2,其余1/2在后16h内均匀输入。补液期间注意观察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同时监测有无循环负荷过重,如呼吸水泡音、呼吸困难、中心静脉压升高、心搏过速等表现。

补液方法:补液时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可参考以下原则。①先盐后糖:一般先输入无机盐等渗溶液,然后再输葡萄糖溶液。先输盐溶液有利于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和恢复细胞外液容量,而糖进入体内则迅速被细胞利用,产生H2O和CO2,对维持渗透压意义不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高渗性缺水患者,则要先输入5%葡萄糖溶液。②先晶后胶:一般是先输入一定量的晶体溶液,因晶体可改善血液浓缩,有利于微循环,达到扩容的效果。晶体常首选平衡盐溶液。然后输入适量胶体溶液以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稳定血容量。但如果是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在抢救时应尽早补充胶体溶液,如全血、血浆和右旋糖酐。③液种交替:输入液量多时,对盐类、糖类、酸类、碱类、胶体类等液体要交替输入,有利于机体发挥代偿调节作用。④尿畅补钾:缺水患者常伴有缺钾,应注意补钾。但必须在尿量达到40ml/h方可补钾。

(3)观察疗效:补液过程中,应从患者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脱水表现及辅助检查等方面观察治疗效果,注意不良反应。

2.改善营养状况 水、钠代谢失调的患者常因原发疾病而出现呕吐、腹泻及食欲降低而影响营养的摄入。故在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的同时,注意营养的补充。鼓励患者进食含有丰富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并注意摄入足够的水分,必要时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

3.防止意外损伤 水、钠代谢失调的患者可因缺水导致血压偏低,水电解质紊乱导致骨骼肌收缩乏力、活动无耐力,水中毒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意识状态改变等病因,使患者有意外受伤的危险。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1)血压低的患者:应定时监测血压,在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避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造成眩晕而跌倒受伤。

(2)骨骼肌收缩乏力、活动无耐力的患者:患者除在床上主动活动外,也可由他人协助在床上做被动运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失用性肌萎缩。

(3)意识障碍患者:应建立安全保护措施,如加床挡保护、适当约束及加强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4.健康教育

(1)高温环境作业者和进行高强度体育活动者出汗较多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且宜饮用含盐饮料。

(2)有进食困难、频繁呕吐、腹泻和持续胃肠引流者,应注意补充液体和钾盐

(3)急性肾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应严格限制摄入水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