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动手做事情的过程中,手的动作是在大脑的活动支配下进行的,是孩子的观察、注意、记忆、想像、思维、言语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同时,手的动作又刺激大脑的活动支配能力,促进观察、注意、记忆、想像、思维、言语等能力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灵手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职场妈妈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做。
有个初中一年级学生说:“妈妈挂在嘴边的总是学习学习,作业作业,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当然,妈妈关注孩子的学习是不错的,但是,只关注孩子的作业就片面了。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回到家里,孩子需要丰富的家庭生活,需要有回到家里的感觉。他们应和成年人一样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让孩子干使用手指的细活,例如,让孩子剥圆白菜、洋葱皮、去掉豌豆荚的筋,这种细微的手指运动刺激大脑。可以说手是头的一部分,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直接相连,孩子手的活动越灵活,其头脑的活动越灵活,可以说对手的刺激就是对头脑的刺激,动手是日常生活中的“头脑体操”。
无论孩子动手做什么事情,第一体验可能不是成功,而是失败。这时有的妈妈就要斥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还不如我自己干呢!”而智慧型的妈妈会鼓励孩子:“找找没有成功的原因,再仔细地想一想。”当孩子想做却又不知从何处下手时,妈妈应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电视画面:一个3岁的孩子在屋子里玩,过了一会儿,孩子可能有些饿了,看见桌子上放着饼干筒,于是,他站起来伸出手够饼干筒。桌子高没有够着,孩子站在那里左看右看,看见桌子右边有一个塑料脸盆,孩子把脸盆拿过来放到桌子下,自己站到盆里面伸出手够饼干筒,还是没有够到。他从盆里出来,站在那里想了想,用手把脸盆翻过来,使脸盆的底朝上,自己站上去够饼干筒,一伸手够着了,坐在地上吃起来。
孩子的行为过程留给我们很多思考,假如妈妈在孩子的身边,他们会做什么呢?把饼干筒递给孩子。妈妈的这个行为代替了孩子的什么过程呢?代替了孩子的智力发展过程。所以,我们不仅提倡让孩子动手做事,还提倡让孩子在做事中动脑,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职场妈妈往往是给孩子讲做事做人的道理,忽略了让孩子去亲身做,更忽视对孩子做事情的具体指导。以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妈妈滔滔不绝,孩子置若罔闻。我们常说: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言传身教”,现在,从孩子接受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强调的是:“听进身做”,在做中明理。(www.daowen.com)
有个妈妈说他的孩子做事不认真,常常丢三落四,已经批评很多次,还是没有效果。专家建议这位妈妈要给予孩子积极的约束,也就是在孩子做事情时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同时让孩子把这些要求听进去,知道这些要求是什么,然后按照要求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要求孩子:“不做则已,做就做完美。”如果孩子做得很好,妈妈要及时给予肯定,如果做得不符合要求,必须重新做,直到符合要求。这位妈妈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孩子体会到:我按照要求努力去做,我能做得很好,从中体会到怎样做是“认真”,而从中使孩子有“我行,再来一次”的需要和要求,妈妈要及时地捕捉到孩子的需要和要求,鼓励、肯定孩子:“你真行,再来一次!”从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作为职场妈妈,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如果您真正的爱孩子,就创造条件满足孩子“想自己做事”的需要,给孩子一个动手做事的机会,不要用您的“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对一个人最直接、最强有力的影响是此人独一无二的个人经历。不论职场妈妈多么努力,她们也不可能完全控制孩子的经历,部分原因是一个人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生理特征和条件。就算是一对双胞胎,虽然妈妈总是平等相待,但二人在经历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也会有重要的差别,从而决定了兴趣和能力的不同。
如果您真正的爱孩子,就创造条件满足孩子“想自己做事”的需要,给孩子一个动手做事的机会,不要用您的“过度好心”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