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西藏的诱惑》凭借什么被称为中国写意派的典型代表。

《西藏的诱惑》凭借什么被称为中国写意派的典型代表。

时间:2023-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影片中编导刘郎更多的去强调对意境上的追求,在1988年完成后曾获得首届录像带大奖,被称为中国写意派的典型代表。由于该片画面优美,文辞奔放,在电视片创作中,较早地运用了大写意的手法,并大胆地进行了主观情感的抒发,因此《西藏的诱惑》一片,曾一度在中国纪录片创作界被视为写意派的代表。而《西藏的诱惑》在我看来更是一种艺术的境界。

《西藏的诱惑》凭借什么被称为中国写意派的典型代表。

西藏的诱惑

《西藏的诱惑》是一部片长约50分钟的散文纪录片,主要讲述了4艺术追求者和朝圣者面对西藏的诱惑而所做的追求。在影片中编导刘郎更多的去强调对意境上的追求,在1988年完成后曾获得首届录像带大奖,被称为中国写意派的典型代表。

由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刘郎拍摄的纪录片《西藏的诱惑》以三代僧侣虔诚朝圣为意象,以四位艺术家在西藏潜心探寻为主线,表现了一种因环境而形成的特殊境界,讴歌了一种由朝圣而引申的崇高精神。注重审美价值,强调意境营造。由于该片画面优美,文辞奔放,在电视片创作中,较早地运用了大写意的手法,并大胆地进行了主观情感的抒发,因此《西藏的诱惑》一片,曾一度在中国纪录片创作界被视为写意派的代表。

一、声音的巧妙运用

在整个影片中作者采用一男一女的读白声交替出现共同讲述西藏的神秘,讲述一个个被诱惑的人背后的故事。散文式的解读与“声画分离”共同交织在一起给受众谱写了一篇优美的篇章。值得一提的是,该影片中虽然有人物的出现,但并没有听见他们的现场声音。此时艺术作品中的诱惑者在编导看来,他们的默不出声就像他们对艺术追求那样默默的去奉献着,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该影片共出现了6音乐,其中一首在开头和结尾各出现了一次,引领着无数朝圣者的走来。在音乐和画面的配合上面,编导统一采用了“声画分离”的艺术手段,让那美妙的音乐不仅是在讲述着被诱惑者的传奇,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赞扬与讴歌。用歌声来震撼受众的听觉神经,用歌词去描写片中人物曾经的心情

二、多色调的融合(www.daowen.com)

黑白色是该片的主调色,它的运用不仅给受众留下一种神秘感,还保留了西藏风土人情的原生态。为以后的艺术追求者保留了最原始的艺术色彩,五彩缤纷的世界要靠被诱惑者以后的足迹去追寻。除了黑白色的主调色以外,编导还恰到好处的运用了红、蓝、黄等颜色。红色在片中大面积的出现过两次:一次是讲到川西作家龚巧明不幸遇难在江边时,红红的江水占了整个画面并染红了天边,此时红色的运用不仅象征着作家的热血与鲜血,更能够调动起受众心灵的彭湃。另一次红色的出现是那鲜红的太阳,预示着诱惑刚刚来临。蓝色的运用展现了西藏天空的纯朴,体现了艺术手段中的纪实手法。黄色代表了西藏的辉煌和画家的永恒。 

三、镜头的巧妙运用

提到艺术的诱惑,我们不得不讲其中的镜头运用。一幅幅远景、全景的运用把西藏的天、雪山、水尽放在受众的眼底。平角度镜头的运用客观地把西藏的风土人情、艺术追求者的足迹展现给未曾到过西藏的人们。或许,在许多人看来,景别、角度的运用那只不过是纪实手法的一般手段,不足为奇。当你真正的去留意编导镜头运动的手法时,你会发现,拉镜头、摇镜头会不断的出现在你的眼前。在我看来,编导大量的运用拉镜头,无疑是想增加景物的一些迷惑性,让受众产生一种强烈的期待心理,随着景物范围在画框中的逐步扩大,我们所了解到的就像那些被诱惑的艺术追逐者一样,一步一步的揭开那神秘的面纱,解除我们心中的疑惑。

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看《西藏的诱惑》的时候还是被它那神秘的艺术吸引住了,二十几年前的时代或许早已不属于我们,可《西藏的诱惑》却把我们带进了西藏那个神秘地方。正如在影片开始字幕中说的那样,西藏的诱惑,不仅是因为它的历史,它的地理,更是因为西藏是一种诱惑。而《西藏的诱惑》在我看来更是一种艺术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