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望长城》体现了怎么样鲜明的创作特点呢

《望长城》体现了怎么样鲜明的创作特点呢

时间:2023-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望长城》就很鲜明的体现了这些创作特点。十二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被人们称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望长城》不仅仅向我们呈现了万里长城的历史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展现了长城附近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望长城》体现了怎么样鲜明的创作特点呢

长城

90年代的电视纪录片进入了平民化时期,人的主题、百姓意识、平民化视角这些国际化的纪录片表征,成了这个阶段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主导性观念《望长城》就很鲜明的体现了这些创作特点。

十二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被人们称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本片采用了主持人沿长城遗址行走的方式串联,长镜头始终跟随着主持人,考察长城修建、变迁,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长城对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长城与当今自然生态及人口迁徒变化的关系等等。全片不仅考察了长城本身,更多地还表现了长城遗址沿途人民的生活状态,它的纪实风格,对之后的电视片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有学者认为,它开创了中国纪录片的一个新时代,很多人将它视为中国新纪录片的开端。

一、“声画同步”的纪实风格

 在《望长城》之前,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采用的是电影“声画分离”的方式,《望长城》打破了这种“声画分离”的制作传统,大胆启用拍摄时的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声,首次使用了无线话筒。总编导刘效礼要求所有编导人员严格遵循“声画同步”的纪实风格,“即便是个丑孩子也要丑得吓人一跳”。后来的实践证明,《望长城》对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传统的“解说词——拍画面——后期找补”的三部曲制作程序被抛弃了,“声画同步”造成的现场感展现出电视语言的独特魅力。它一改“教化与指导”的传统理念,走上了“客观与再现”的创作道路,从而确定了它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历史上里程碑的地位。

二、拍摄视点与姿态

《望长城》中,摄影机从三脚架上被卸下来,扛到了肩膀上,拎在了手中。主持人从演播室走出来,走到了画面里,走到了现场。无论是有主持人出现还是没有主持人出现,摄影机的观点始终就是创作者的观点。在这种拍摄中,创作者与被摄对象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之中。人物活动的自然状态以及真切的感情流露,在一种互动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就像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自然交往一样,创作者与被摄对象之间的障碍被减弱到了最小的程度。(www.daowen.com)

三、叙事观念的革新

 时态——为内容提供现在进行时的时空条件,这是纪实的叙事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的现在进行时不是拍摄的概念,而是叙事的概念。对于这一点《望长城》是值得注意的,为了表现烽火台的作用,它掐着表让汽车去与烽火赛跑;为了表现沙漠中水的宝贵,它让摄制组自己在沙漠中去打一口井……与之前许多同类题材的同类内容相比,这种叙事方法显然是一种叙事观念的革新。

四、关注人、关注个体

与以往的文化题材不同,《望长城》以表现长城两边当时人的生活为表现重点,将深沉的文化内容和历史感的宏大主题渗透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活动之中,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感。它的纪实性不仅仅体现在所采取的那些令当时的观众感到新颖的声画同步、现场访谈、跟拍、肩扛摄像机等技术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它所具有的那种宽广而敏锐的视野上。《望长城》是一部风光片,但是它是中国第一部比关心风景文物和解说词更关注“活人”真实状态的电视片,这使它从质上超出了过去的专题片、文献片,从而具有了“保留第一时间”的最可贵的纪录片品质。

《望长城》不仅仅向我们呈现了万里长城的历史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展现了长城附近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它用采访和同期声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新的纪录片风格,具有历史性的价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