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科学观察》2011年第6卷第6期P68—P69。如果您喜欢,欢迎订购我刊。@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观察》编辑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009年1月,两家著名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the United Nations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共同宣布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
趁着今年尚未结束,Science Watch©特此表示祝贺,并借此机会对过去10年化学这个宽泛领域内的高影响力机构进行梳理,同时对更长时期内的国际发展趋势进行考查。
表1根据两个不同的指标对机构予以排序:左栏依据总被引频次,右栏依据影响力(篇均被引频次)。该数据反映了2001年1月至2011年4月,汤森路透所收录的涵盖化学各个子领域的500多种期刊的论文发表与引用情况。数据来自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IndicatorsSM),该数据库基于汤森路透的Web ofKnowledge®平台。
诚然,这只是在整体水平上进行的一个粗线条统计,如果挑选期刊的范围更小或更严格,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排序结果。不过,我们的目的是找出整个领域中表现出色的机构。
本文多次提及总被引频次,在这一指标上,那些论文产量高的大型研究机构,特别是包含众多研究所的政府级机构更具优势,从表1中可以看到许多实例。最具代表性的是位列榜首的中国科学院,其拥有近百所独立的研究所。此外,德国、俄罗斯、西班牙和日本的一些大型研究机构也属这类情况。
不过,在被引频次排行榜中也出现了一些小型机构,最令人瞩目的是位于加州拉霍利亚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尽管该机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医学,而且过去10年收录于汤森路透的化学论文量并不很大,只有2 100篇,但是却产生出数篇高影响力论文。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一篇关于“点击化学”的文章,作者是2001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K. Barry Sharpless及其同事(H.S. Kolb, et al.,Angew. Chem. Int. Ed., 40[11]: 2004, 2001),至今被引已近2 500次。因此,斯克里普斯以篇均被引42 次的成绩名列影响力之首。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佐治亚理工学院在表1的左右两栏中都有上佳表现。(www.daowen.com)
同时,我们用曲线图展示了过去20年全球论文的发展趋势。图1追踪的是1991-2010年3个主要地理性区域在化学领域的全球论文比,这3个地区是:美国、欧盟15个主要国、亚太地区(包括日本和中国)。(更多信息可参考汤森路透的“全球研发报告”)
如图1所示,20年间欧盟和美国的世界份额都在平稳下降,而同期亚太集团的世界份额却持续攀升,从1991年的不足20%上升至2010年的45%。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中国,其收录于汤森的化学领域年论文量从1991 年的2 100篇增至2010年30 000篇。
如果说美国和欧盟的世界份额曲线描绘出的景象不甚乐观,那么图2关于论文引用影响力的曲线则显示这两个地区在“相对影响力”方面仍居主导地位。1987年至今,重叠排列的5年期数据显示,基于美国作者的化学类论文的引用影响力远远高于该领域的世界平均水平(在Y轴上以1.00表示),尽管近年来数据有所下降:从2004-2008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61%下降到2006-2010 年的58%。
相比之下,虽然欧盟的相对影响力不及美国而更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处于上升轨道。同时,亚太集团的整体实力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同样展现出上升趋势。
图3更具体地描绘了几个国家的相对影响力情况。与图2相映照,作为欧洲主要代表的德国和英国处上升态势。日本表现稳定,1990年代末开始超越世界平均水平。印度平稳上升。中国,尽管与印度的起点一样,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但近年来展示出不一样的上升势头,再一次证明其值得关注。
翻译:莫 京 审校:马建华
*Christopher King是Science Watch主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