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香港目前的环境,真的存在“新星导”出现的土壤

香港目前的环境,真的存在“新星导”出现的土壤

时间:2023-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刘德华策划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在上海电影节弄得闹哄哄。今次的“亚洲新星导”视野更阔,把幅员扩至整个亚洲区域,不过参与的香港导演其实并不太多,而且也可趁机让我们去反思一下香港目前的环境,真的存在“新星导”出现的土壤吗?另一与香港有关的计划是李公乐与黄精甫的《家长指引》,两人其实早已于2003年凭《福伯》崭露头角。香港有“新星导”吗?就目前的情况而论,我仍是不太乐观的。

香港目前的环境,真的存在“新星导”出现的土壤

2-5 香港有“新星导”吗?

刘德华策划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在上海电影节弄得闹哄哄。其实他早有前科,过去他投资在陈果身上的《香港制造》(1997)早已扬威海外,且令陈果成为备受瞩目的本地独立当红导演。今次的“亚洲新星导”视野更阔,把幅员扩至整个亚洲区域,不过参与的香港导演其实并不太多,而且也可趁机让我们去反思一下香港目前的环境,真的存在“新星导”出现的土壤吗?

“亚洲新星导”计划

在“亚洲新星导”中,属于香港的计划有二:一是由《少林足球》中的六师弟林子聪执导的处女作《得闲饮茶》,可惜上映后票房惨淡,口碑恶劣。电影意在探讨时下三十上下一辈,对恋爱既渴求又不欲付出的虚无关系,其中加入不少漫画化的效果,以图增添年轻人的气息。只不过无论由剧本到导技均委实不堪入目,可谓连一般的大专生水平也不如,从而也正好反映出“亚洲新星导”在审定制作计划时,审查上过分马虎,令头炮不仅未能制造出一股力量气势,反而教人对往后其他计划抱持一定戒心。

另一与香港有关的计划是李公乐与黄精甫的《家长指引》,两人其实早已于2003年凭《福伯》崭露头角(殓房听差,俗称“福伯”,负责协助法医官解剖死因可疑的尸体)。两人合导的《福伯》找出一群专业演员参与,而事实上除了吴岱融及曾志伟的演绎较为平淡外,廖启智、孙佳君及黄秋生都有很不俗的演出,尤其是廖更有极为出色的演出。廖启智为观察做了一次优秀的示范,作为一个福伯的角色,沉默寡言几成定性,而顺理成章一切的心理变化及起伏,几乎都要依据细微的肢体语言去表达。导演透过捕捉他温柔的时刻(为尸体缝针)、无奈的走路神态(和母子的无奈隔阂),乃至欲言又止的冷漠(处处把李思捷拒于千里之外),把一个演绎难度甚高的角色传神称职地活现于观众眼前。《家长指引》把焦点放在香港屋村的“师奶”(结婚后以打点家务为主的家庭主妇)身上,且透过她们从参与肚皮舞的文娱活动中,寻回个人早已遗忘了的女性身份特质,可说是一出“师奶版”的女性主义之作。

“新星导”的可能性(www.daowen.com)

由“亚洲新星导”出发回溯,我想指出在过去数年,香港电影业在寻找新导演的路途上,基本有两大方向:一是吸纳从独立电影出身而表现出色的悍将,上述提及的李公乐与黄精甫固然是例子之一,而其他从拍独立电影而陆续得到制作主流商业片机会的,还有如黎妙雪(2001年的《玻璃少女》、2003年的《恋之风景》及2006年的《小心眼》)、崔允信(2005年的《追踪眼前人》)及麦婉欣(2004年的《蝴蝶》)等。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逐步摆脱非职业演员的限制,于制作中融合专业演员,而演员也希望透过他们较为新颖的构思,来丰富个人的演艺生命可能性。所以《恋之风景》中有林嘉欣及刘烨压阵,回到青岛拍出一段若即若离的爱情断章;《追踪眼前人》由梁家辉出演记者,去追寻失踪恋人的下落;《蝴蝶》中何超仪与内地演员田原合演女同性恋,更成为媒体上一度谈论热烈的话题;《小心眼》有青春偶像2R的黄婉伶加盟,而且走奇诡的怪异片格局,疑幻疑真也令电影更符合主流工业的期望。

综合而言,他们的作品风格总有独树一帜的个人印记,即使处理工业类型片,往往也有一种游移不定的气息,令作品增加了黑色幽默又或是阴冷的谲奇魔幻感。其中最备受各界瞩目的例子一定是黄精甫,他凭《福伯》出道后,便接连拍上大规模制作的《江湖》(2004)及《阿嫂》(2005)——以一个新导演来说,可以有刘德华、张学友、曾志伟及黄秋生等顶级明星列阵相助,算是难能可贵的奇迹。两作的整体成绩都不算理想,前者失诸加插太多隐喻,如最后的刀手杀人,明显就是新导演一代企图建立一个字头,而透过血的洗礼劈死上一代(以刘德华为代表)来完成世代转移,导致剧情与寄托接合间起伏突兀;《阿嫂》背后曾志伟与刘心悠的乱伦关系,亦在商业压力下予以无情淡化,致令故事原来的力量灰飞烟灭。但无论如何,以上众人的敢于表达的狠劲,也正是传统工业中的一众技匠所缺乏的锐气,所以他们的出现,至少也为香港电影业带来点滴的活力新意。

另一类是从工业中浸淫出来的新导演,他们可能刚完成处女作,又或是作品可谓有数可寻,但共通点是曾在工业中的不同岗位,打练了好一段日子,所以年纪上可能一点也不轻。他们之中有人从演员出身,如冯德伦(2004年的《大佬爱美丽》及2005年的《精武家庭》)及吴彦祖(2006年的《四大天王》);有人为老练的副导演升格而来,如陈荣照(2005年的《十七岁的夏天》)及邓汉强(2005年的《b420》,片名即“太老之前”之意);亦有由编剧变身为导演,如叶念琛(2004年的《甜丝丝》及2006年的《独家试爱》)及彭浩翔(2003年的《大丈夫》、2004年的《公主复仇记》及2006年的《伊沙贝拉》);甚至连投资者出身的也不乏人,如罗守耀(2005年的《非常青春期》)。

以上众导演的基本特色,是较为恪守工业上的类型规则,对演员的驾驭较为娴熟,有时更懂得发掘出演员,尤其是新演员的长处(青春偶像歌手杨爱瑾及吴日言便分别在《b420》及《非常青春期》中,有极为抢眼的演出,导演给予的指导绝对功不可没)。而且也因为他们与媒体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作品的回响往往较从独立电影系统出身的新导演占优。然而整体而言,目前仍没有任何一位新导演的作品,拥有票房纪录的保证,其中曾拥有千万票房的作品为黄精甫的《江湖》,然而背后大牌明星的影响力仍占最关键性的作用,反之新导演的叫座力仍然有待时间酝酿。香港有“新星导”吗?就目前的情况而论,我仍是不太乐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