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日本的等级制度和观念为什么如此严谨

日本的等级制度和观念为什么如此严谨

时间:2023-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历来日本人的等级观念就根深蒂固,这就导致了他们和别国的思想反差巨大。日本人强烈的等级意识并不仅存在于上下级之间,在日本的其他方面也同样能够发现。在和日本人交际的时候,如果不重视等级制度,那就会引起日本人的厌恶。在日本的等级观念中,性别等级也很重要。日本人由于对等级制度的严格遵守和维护,他们都比较安分守己,这种特点就造成了一定的权威意识。

日本的等级制度和观念为什么如此严谨

历来日本人的等级观念就根深蒂固,这就导致了他们和别国的思想反差巨大。例如,你是一个弱者,那么按照日本人的等级秩序,你就应该心甘情愿地去顺从强者;如果你是一个强者,那么弱者会主动自愿地成为你的学生或者帮手;但如果你们彼此之间势均力敌,那么情况就复杂了,因为日本人不大善于与人平等相处。

虽然日本有着浓厚的等级意识,可却并不妨碍日本成为一个有效的民主国家,“惧上”、“欺下”虽然是日本人的思想特点,可唯独没有人和自己的集团作对,更不会有人与自己的上级作对,但是他们却敢反驳政府,敢怒骂总理大臣。日本人之所以对秩序、等级制如此信赖,是因为他们为等级制赋予了正当性,把它作为一种可行的社会结构,他们认为有等级才会有秩序和发展。

日本人强烈的等级意识并不仅存在于上下级之间,在日本的其他方面也同样能够发现。

在日本,对于资历欠缺的年轻人,日本人很少会委以重任,因为他们会质疑年轻人的经验和能力,还要顾及等级观念的存在。如果一个年轻人想要成为经理,就必须按照等级秩序一步一步地去努力。在日本平步青云,一步登天的美事很少。

而日本的每一种职业也都是按照人们的年资定级薪水的,按照年资的不同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在日本,升职还要论资排辈的(近年来,这种方式逐渐被打破),并不是完全按照个人的能力,如果只对个别的人例外提升,那么严谨的等级观念就会受到破坏。你也许会认为,日本人这种等级升职制的做法会埋没很多人才,可是日本人自己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日本社会的稳定。

由于等级观念的影响,日本人对喜欢出风头的人才并不十分喜欢,他们希望等级内能够平等。这也就导致了很多日本艺术家面对这样的情况苦不堪言,因为他们无论在日本做出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也不会有人崇拜他,只会认为这是破坏社会和平的行为。

等级秩序在日本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走路的时候,年长的人或是地位高一些的人一定是走在前面,而落座的时候也是有等级排列的,职位高的、财产多的和年长的人,总是会被安排在上席或是上座。在和日本人交际的时候,如果不重视等级制度,那就会引起日本人的厌恶。

在日本,年长的人在年轻人心里代表的就是强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年龄的长幼和地位的高低都是相互联系的。不管去没去过日本的人,大致都知道日本人是十分尊老的,所以父亲这个角色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而长子在其他兄弟之中也是最具有权威的,因为他是法定的继承人。虽然,现在日本的这种传统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是其影响力还是不容忽视的。

在日本的等级观念中,性别等级也很重要。

“二战”前的时候,规定日本的妇女只能走在丈夫的身后,表示她们的地位比丈夫低一等。也有些穿西服的女性会和丈夫并肩行走,或是在进出门的时候走在前面,但一旦换上了和服,就必须走在丈夫的身后。日本女性在男人身后亦步亦趋的态度,就直接说明了日本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

当然了,我们说的这种情况是在二战前,如今的社会中已经不存在了,女性也不再对丈夫唯命是从,而且还可以外出工作,现在各行业和部门都有职业妇女的存在。不过,由于日本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日本的女性依然处于比男性低一级的地位。

当今日本的性别歧视表现在,女性在公司的待遇和提升的机会比男性少很多。很多日本人至今仍觉得,女性就是为男性服务的,女性的职责就是待在家中相夫教子。而对于这种性别等级,日本女人也没有要反驳的意向。比如,日本著名的演员山口百惠在结婚之后,宣布会结束自己的演艺生涯,专心在家相夫教子,她就是日本女性心态的典型代表。

日本人从小就被培养等级意识,父母会教孩子各种礼仪,而这些礼仪也不是一概而论,而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说,礼仪就是等级制度的产物。当小孩子学会了礼仪之后,自然也就会区分不同等级的人。日本人见面后喜欢互相鞠躬,就单说鞠躬这个看似简单的礼仪,其实是有很多讲究在里面的。鞠躬根据对象的不同,鞠躬时的深度、时间长短也不同。如果日本人在幼时不能学会这些礼仪,就无法和其他人正常交往。

在日本的学校中,学生之间也有等级之分,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学生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这种情况在别的国家也有,也实属正常的学生时代,但是往往被欺负的低年级同学会有反抗行为,或是报告老师,或是告诉家长,又或者叫一帮“好友”去找那个人“报仇”。但这种行为在日本却不鲜见,一般受到欺负的低年级同学只能默默忍受,并且在下次见到那个高年级学生的时候,还要尊称对方为前辈。等级制度不只在学生之间如此,就连老师之间也有等级分别。

现在的人都追求自由、平等,过去的等级制度早已经不再有人重视,而且还被认为是影响社会进步的制度,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社会是不可能摆脱自古以来的传统的,就像一个人不能轻易忘记自己的信仰。日本人的等级意识历史悠久,如果有一天忽然消失了反而让人无法适应。

如今日本人的等级意识与古代有明显的不同,人们在法律上也都是平等的,早已没有了等级分别,古时那种严谨的等级制度也早已被新的制度取缔了。如今日本人的等级也只是形式上的,天皇就是最好的例子——宪法规定天皇是国家的象征,而天皇的权力都只是象征性的。不过,也有真实存在的,例如上下级的关系,虽然他们之间存在着界限,相处时的关系却是十分融洽的。

上级不仅象征着巨大的权威,并且代表着巨大的责任。如果一家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运作事故,上级就要引咎辞职。而下级对上级也是绝对的服从,也可以说是对上级的一种关怀以及报答上级给予下级保护的一种行为。一些表面上欺负下级的上级,实质上是对下属的关心。

日本的社会由于等级意识和对权威的崇拜,于是就具有了很大的凝聚力。日本人对出色的人才十分排斥,所以日本人都是共同进退的。他们没有“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想法,更没有为了表现自己而“内耗”、“窝里斗”的习性。有句话说“一个中国人能够抵得十个日本人,但十个中国人抵不过一个日本人。”虽然这样说有些夸张,但是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存在。(www.daowen.com)

日本人由于对等级制度的严格遵守和维护,他们都比较安分守己,这种特点就造成了一定的权威意识。当美国战胜了日本之后,日本就把美国当作了霸主,甘愿臣服于美国。虽然上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人也开始对美国说“不”,但是他们把美国视为权威的观点却没有改变。

日本人一直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等级世界。日本人由战前的傲慢转变为战后的绝对服从是十分自然的转变,因为他们的等级观念一直在起着作用,所以面对权威时就很自然地选择了服从,既然是弱者那就要服从强者,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比如,日本人承认美国的霸权地位,因为他们觉得,想要维持世界的和平除了依靠帝国的力量之外,还需要依靠势力的均衡。目前看来,想要依靠势力的均衡这个办法是不行的,所以只有依靠帝国力量。从核武器方面来说,美国现在是最强大的,美国的核武器可以抑制世界各国的核武器,这就是帝国的力量。由此可见,为什么日本人认可美国拥有核武器,而希望其他国家最好不要拥有,这就是日本的立场。

早在日本的江户时代,全体居民也都被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虽然在德川时期之前,这些制度也曾有过一些流动,但是,德川将军为了维护他们的势力和特权,限制了这些流动。特别是他们试图保护武士阶层,使得农民阶层不可能成为武士。1586年,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丰臣秀吉颁布法令,农民只能在他们的土地上耕作。1587年,他又颁布了只有武士才可以佩带长剑的命旨,之后,这一条便成了武士阶层的定义。如同经济状况的变化那样,在维护不同阶层的严格界限上,将军也不是那么成功。

武士

在日本,武士也属于下等阶级。最顶端的就是将军本身,在他的下面,是大名,控制着大量土地的地主。大名手下是他们自己聚集的武士,可以在很多方面为他们服务。其中一些便是指导教师,一些守卫他的城堡,还有一些便组成了他的私人军队。另外,在江户那种大城市里,武士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幕府中的官员,或者警官,还有浪人,就是没有主人的武士。他们不用报答主人,同样也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浪人可能会定居在特殊的地方,教授技能或进行其他的工作。不过许多浪人会在乡下流浪并寻找有酬劳的工作,一些浪人也会像雇佣兵一样受雇于出价最高的大名。德川时期日本一共有3000万人,其中大约200万是武士。

农民

大米是黏合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胶水,而它的生产者便是农民。大米的量度标准是石,大约相当于180升,一石能供一个人吃一年。在这个时期,日本大米年产量估计是2500万石。将军负责分配整个国家的收成,他自己拿了20%,另外把绝大多数都分给了地主和大名。

通常,农民需要把一半以上的大米上缴给将军和大名。农民粮食的产量往往取决于天气,收成不好的时候,“上级”也并没有减少对大米的需求,因此农民就被迫要用更少的粮食来生活。在艰难的时候,农民会无视将军的禁令搬迁到城市里从事贸易。当父亲的土地被长子继承的时候,很多年轻的儿子也会去经商。

手工业者

对于手工业者和商人很难明确地被区分开,因为他们的经济活动经常会重叠。例如一个制衣匠可能会卖掉他的产品,他的事业也可以在其他领域上发展,比如借贷。在德川社会,武士对某些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其中的造剑就被受到很高的重视,所以,造剑者便也因此而拥有很高的地位。在当时常见的手工业技术包括木工、石工、酿造涂漆等。

商人

商人,一般都是在城市中变得很富裕的那种人,但是地位却是处于社会阶层的底部。有钱地位却不高,这是由于儒家的观点:商人与农民和手工业者不同,他们不用生产任何东西,赚的是那些生产劳动力的钱。虽然没有很高的地位,但因为有钱赚,所以有时候其他阶级的人也都愿意接受这个较低的地位。

此外,如同德川时期发展的那样,经济逐渐地从封建向商业转化,从整体来看,商人可以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在德川时期,贸易通常是一个缓慢而繁重的事业,虽然道路系统规模巨大,并且受到了很好的维护,但将军为了军事防御,便禁止用车辆进行贸易。这样,大部分通过陆路的商品是放在马或人的背上来进行贸易。

其他群体

剩余的几个群体存在于这个阶级体系之外,包括演员、僧侣和屠夫。在某些方面,既然他们处于组成日本社会的严格的阶级体系之外,就会有一定的自由度。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体系有充分的生活保障和生计,但如果生活在体系之外也有很多的不利之处。屠夫是被驱逐者——强迫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团体中,并要避开日本社会的其他成员。他们的地位如此之低,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与死有关:他们处理动物的尸体,鞣兽皮并制革。

屠夫要面对大量宗教中不吉利的东西。日本人受到佛教徒的影响,一般都是食素者,禁止杀生。在神道教中,与死相接触需要斋戒。在现代日本,仍然坚持区别屠夫。屠夫家庭的名单也会在社会中秘密地散播,一些保守的家庭为了防止儿女与一个屠夫世家结婚,会去参考这一名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