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一带一路”经济效益显著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带一路”经济效益显著体现在哪些方面

时间:2023-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带一路”经济效益显著“一带一路”倡议发表三年多来,其经济效益显著,不但推进解决中国的产业转移、人民币国际化等现实问题,更是逐步建立起新的全球化理念与经济和金融秩序。因此,“一带一路”不仅中国关注,也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地区。“一带一路”的发展对中国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包含欧洲的“一带一路”是解决中国上述问题的重要方向。成绩显著自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几项实质性大的进展。

“一带一路”经济效益显著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带一路”经济效益显著

“一带一路”倡议发表三年多来,其经济效益显著,不但推进解决中国的产业转移、人民币国际化等现实问题,更是逐步建立起新的全球化理念与经济和金融秩序。

文/曹远征(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

现在国内外有一些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不同声音,比如,援助化、能否盈利等。这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有不少人仍然不清楚“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一带一路”本质是新的全球化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共赢,而不仅仅是狭隘的地理概念。“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单方面的援助或资本输出,而是大家的事,大家来共同商量、共同来办,形成一个类似“会盟”的机制。这样全球治理、协调、多边安排就变成核心问题,“一带一路”建设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对其核心有准确的理解,真正理解其核心内涵,怎么操作也就变得相对容易。

新的全球化理念

二战结束后的新一轮全球化,与过去的全球化相比增加了国际特点,比如,有WTO、IMF等安排,就跟过去完全独立国家的相互竞争不一样了。

最典型的是欧盟成立。欧洲历史上一个最大问题是德法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战后那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通过成立共同市场,促成欧洲长久和平。这是战后全球化很重要的一个成就。

但是,战后全球化也有很大问题,它是有原则和有标准的,所谓“非黑即白”,有意识形态等考量。过去的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秩序,也是建立在南北差距基础上。

伴随冷战结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在GDP上已经实力相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制、文化传统与西方又不完全一样。国际经济的循环、平衡与治理因此陷入困难之中。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其实就是这种困难积累的结果。全球化到了必须有新的理念和实践的时候了。

“一带一路”就是新的全球化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是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出差海外,所到之处都在讨论“一带一路”,原因就在于这个理念引起了广泛共鸣。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讲到,“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一带一路”的新理念是从古代丝绸之路得到了启发。古代丝绸之路是当时的全球化。它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直没有真正中断,不同的民族、种族、宗教和文明一直在维持着交易,它一定有特别的机制。这个特别机制就是“和为贵”的理念,谈判妥协、合作双赢、包容尊重。

所以,古代丝绸之路的精髓不是地理概念,而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就继承并发扬了这种精神。

我当年当知青插队时,房东老太太没有钱,她经常拿家里的鸡下的蛋到附近集市上换东西。 “一带一路”的理念与此很像。有钱固然好,没钱也可用东西换,于是就有了多方协调、多边谈判过程。钱和物的交换,物跟物的交换,现在和未来的交换,这些都可以讨论。表面看这与既定贸易规则不完全一致,但深层看却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灵魂。

比如,泰国的大米换高铁,就是物物交易。用东北话说叫“拼缝”,当双方“拼缝”就需要第三方“圆缝”。如何把大米卖掉成为银行最重要的事,这就叫金融创新。如果卖到中国市场,对中国农民和农业的影响怎么办?也可能卖到其他国家。这都需要重新考虑,恰恰需要规则创新,需要更高层次的自贸区安排。“一带一路”就是这样的理念,非常具有包容性。

现在很多媒体总是把“一带一路”说成只是中国的事,看成地理概念,过分狭隘,也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认为中国在搞扩张。其实“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新的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理念,包括发达国家,大家都包容性发展,像日本、美国也都可以参与进来。

促进区域发展

当前全球核心问题是经济不发展。金融危机至今快9年了,世界经济还没复苏。各国以极宽松的刺激政策支持经济,但经济增长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经济增长的源泉是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是随机的。

其实,世界经济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待开掘,比如,“一带一路”。地理上“一带一路”包括65个国家,占世界人口60%以上,占世界GDP三分之一左右。无论工业、农业、进出口贸易都是世界最活跃的地区,对全球的贡献是持续上升的。同时,这个地区是高度外向型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高,是外资流入最多地区之一。这个地区又是外汇储备丰富的地区,具有投资能力。

因此,“一带一路”不仅中国关注,也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地区。早在1980年代,联合国就有丝绸之路复兴计划;日本在1997年提出丝绸之路外交;2011年,美国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欧盟的“容克计划”向东投资超过1000亿欧元,目的是连通亚洲。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对接、贸易投资金融合作等是“一带一路”最核心的问题,这就特别需要各国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一带一路”就是这样一个新的机制安排。

“一带一路”的发展对中国的好处也显而易见。世界经济低迷,中国出口难以维持,必须寻找新市场。中国的资源能源需求要有稳定保障。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不再,中国企业需要寻找更便宜的劳动力。中国产业升级需要寻找更好的技术。包含欧洲的“一带一路”是解决中国上述问题的重要方向。

比如,中国钢铁产能占全球60%,若全球经济停滞,钢铁一定过剩。由于中国产能是为世界提供的产能,产能合作就变成“一带一路”很重要的方面了。

此外,维持经济全球化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作用。世界经济长期低迷,使得全球民粹主义抬头,人们担心各国出现竞争性政策,演变成去全球化,导致新的经济政治风险。如何维持经济全球化,维护一个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是“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

成绩显著

自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几项实质性大的进展。

首先是打造涵盖19亿人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通过双边多边多层次的自由贸易体制安排,形成自贸区,使大家成为命运共同体,共担风险,共生共赢。去年,相对落后的东盟北部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四国也最终实现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零关税,

东盟1960年代成立时是针对中国的带有安全色彩的一个组织。现在变成自贸区,这本身就是世界治理的重大进步。中国是东盟最大出口目的地,二者的发展高度相关,在橡胶贸易等众多领域,双方已经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www.daowen.com)

目前,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东盟,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转移。

三十年前,珠三角长三角大量建起制衣厂、玩具厂、制鞋厂等,海量廉价劳动力使中国一举成为世界工厂。但随着农民工供给不再充沛,工资呈上涨之势,如还想采取廉价制造方式,最好是转移到东南亚或非洲。

我前不久到缅甸考察,当地劳动力丰富,平均月工资一百美元出头,中国工人工资五百美元以上,有5倍差距。

之前几十年中国与澜沧江-湄公河几国合作进展缓慢。但这几年,河道整理、投资项目、产业转移等都大规模出现。中国目前还是世界纺织品第一出口国,第二则是越南,出口方向之一是中国。中国的家乐福沃尔玛服装专卖店的很多衣服,已经是越南、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出口。

这些国家的资金和产业从哪来?很多是中国投资。一般是建设产业园,类似当年深圳的出口加工区。因为这些地区大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集中到产业园方便建设和管理。所以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与中国改革开放初的态势是一样的,当地人的发展热情也是一样的。

第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原本是一个单纯的政治性安排,现在正向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全面性安排过渡。近几年,该组织框架内的合作包括基础设施、能源合作、产能对接和通道建设,也包括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等推动的金融方面合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条件。

这一地区也是文化差异很大尤其伊斯兰极端组织活动区,但随着经济发展,一些地区趋于稳定。这也说明,只有解决贫困问题,才能解决冲突问题。该地区对中国也非常重要,现在中国石油进口已占消费的60%以上,如果石油管线通过中巴经济走廊,能改善中国的能源安全。而中巴经济走廊进展恰恰是比较快的。

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地区

“一带一路”建设客观上将促使该地区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地区。

首先,要从该地区的三个货币金融错配说起。

一是货币错配。本地区相互贸易量非常大,但计价和结算使用的不是本地货币,而是第三方货币。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美元出现流动性困难,结果本地区很多国家相互贸易没法展开。例如,马来西亚是最大橡胶出口国,中国是最大橡胶进口国,但没法交易。我们说,付人民币你接受不接受?人家说可以。人民币是这么加速出去的。

二是期限错配。该地区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需要大规模长期投资。但是流入该地区的资本多为短期资本,不仅难以满足需要,而且频繁流动会伤害经济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则需要更长期资金安排。亚投行就是为解决更长资金安排的错配问题。该地区尤其东亚地区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地区,是有潜力纠正期限错配的。

三是结构错配。尽管该地区有庞大储蓄,但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因而储蓄不得不先为区外动员,再反投该区域。比如,本地区外汇储备最多,但大量放在美国,美国因此成为资金富裕国,并向亚洲输出资本。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设本地区强大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比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类似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已经用人民币计价。

总之,“一带一路”地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需要庞大资金支持,而该地区又是储蓄率最高的地区,存在着金融合作的潜力。这带来了中国金融业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

一个货币要国际化使用,这个国家必须有逆差,没有逆差,对方手上就没有这个货币,就没法国际化。比如,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产品出口回美国,于是和中国出现逆差,美元就国际化了。同样,中国企业到柬埔寨投资,产品出口回中国,柬埔寨也形成出口型经济,也可能产生逆差,这就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条件。

中国在这次峰会宣布,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相信也会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欧合作推动

欧洲对“一带一路”倡议非常积极,而且多国态度几乎一致。

首先,中国市场在急剧扩大,中国可能很快成为世界最大市场,对中国出口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是中英、中德和中法关系稳定的基础。中国在这次峰会宣布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其次,中国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对技术和品牌提出更高需求。中国对欧洲技术和品牌的投资近年不断增长。比如,中国投资者到意大利购买很多小作坊的技术和品牌,拿回中国销售,促进了意大利当地投资和就业

另外,中国与欧洲在“一带一路”有广阔的第三方或多边合作机会。“一带一路”国家很多过去是欧洲的殖民地,除了技术和产业优势,欧洲在当地还有相当的人脉法律、经验、语言和文化等优势。

比如,“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能不能在金融发达的欧洲融资,然后由中国企业施工?很多传统殖民地国家央行跟欧洲的央行有密切关系,能否通过欧洲扩大人民币在第三地的安排?

中国、英国英联邦国家的合作,中国、法国跟西非的合作,中国、比利时跟刚果的合作等都是可期待的。通过中欧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发展,我想这是新契机,是欧洲的新机会,也会给中国带来有利帮助。

欧盟能否继续维持是一个很重要的风险。如果要维持欧盟,发展“一带一路”就变得非常重要。欧洲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个,一是经济不发展,二是附近难民涌入。如果“一带一路”发展了,欧洲经济也就发展了,中东难民来得也少了,欧盟也就会巩固了。

中欧合作推动“一带一路”的方向很清楚,但目前执行起来尚有很大难度。除了欧洲经济不景气外,这需要中欧两方有更好的制度安排,比如,中欧自贸区等安排。

(采访整理 记者/赵福帅)

□ 编辑  王毕强  □    美编  虎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