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全球第一的朝鲜特种部队真实战力如何
特约撰稿/阎滨
1953年停战后,朝鲜从未放松过军队建设。全国只有2000多万人口,但朝鲜人民军规模长期跻身世界前五名。时至今日,朝鲜不但有核武器、中程弹道导弹,还拥有一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特种部队。人民军110余万现役官兵中,根据各国情报专家推测,特种部队人数在8.8万到12.15万人之间。
无奈朝鲜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一切信息高度保密,特种部队更是一直藏在神秘面纱后,笼罩着种种传说与神话。半个多世纪以来,外界除了在突发事件中一窥其一鳞半爪外,很难有机会了解到可靠信息。
但以常识判断,作为长期被孤立的国家,从各项硬指标来看,朝鲜社会各方面都比较落后,人民军特种部队很难让人相信他们能维持一整套完备、协调精确的特战体系并熟练发挥出体系优势。某些言论所渲染的强大战斗力,恐怕仅存在于外界的想象中。
2017年“太阳节”阅兵,人民军第15步兵师方阵。这也是一支特种部队,他们手持88式突击步枪,即朝鲜仿制的AK-74,但朝鲜别出心裁出了一批螺旋弹筒供弹、短枪管的型号。他们也开始效仿美军,穿戴上凯夫拉头盔、夜视仪、护目镜、防弹衣、护膝和护肘。不过,防弹衣是空的,没有防弹插板;夜视仪看上去也成问题,其瞳距比其他国家的都小。
最忠诚,最精良
1968年突袭青瓦台事件和1996年江陵道潜艇渗透事件,让世人管中窥豹般见识到朝鲜特种部队。1968年1月21日,一支由31人组成的代号“124”部队的朝鲜敢死队,在大雪夜化装成韩军悄悄穿过美军把守的一段军事分界线并成功渗透到首尔,准备突袭青瓦台总统府等重要目标,伺机杀死朴正熙总统。这支敢死队一直摸到了青瓦台附近时才被韩国警察识破,随后的枪战和追捕过程击毙27人,3名失踪者据推测可能已潜回朝鲜,只有1人自杀未遂而被生俘,这次事件后来被电影《实尾岛》搬上银幕。江陵道潜艇渗透事件发生在1996年9月,侦察总局的一艘小型潜艇在对韩国东部江陵市附近海岸进行秘密侦查时,因故障而搁浅,26名士兵不得不弃船登岸、潜入附近山中。韩军随后开展长达两个多月的搜捕中,有13名朝鲜军人被打死,1人自杀,1人被俘,1人失踪,据推测失踪者已潜回朝鲜。
以上两次轰动世界的渗透活动中,受过特殊训练的朝鲜士兵都表现出坚定的精神、训练有素的作战素养和顽强的生存能力。在与追捕韩军的交火中,少数朝鲜士兵就给韩军造成重大伤亡。个别被俘人员在随后的供述中,均透露朝鲜国内还有众多类似的常年接受严酷训练、随时准备为金将军献身的特战人员。这两起事件尽管都未真正对韩国造成实质性伤害,却使朝鲜特种部队声名远扬。
根据公开资料,朝鲜人民军高度重视特种部队建设,立足于朝鲜半岛实际情况,根据源自苏联和中国的军事理论,结合自身在朝鲜战争期间取得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有朝鲜特色的特种作战理论。核心思想是建设一支强大的特种部队,平时对敌方进行侦查、渗透和发动小规模秘密作战,战争爆发时将在常规战场之外开辟第二战线,对韩国重要政治、军事、经济目标进行打击以制造恐慌和混乱,以此瘫痪对方国家机器并配合常规战场。
朝鲜特种部队编为22个旅、18个独立营,大体分为三类:轻步兵、侦察部队、狙击部队。轻步兵与连、营级正规部队联合作战,攻击敌方军事、政治和经济目标;侦察部队独立行动,负责侦察活动;狙击部队任务与轻步兵类似,区别是全部单独指挥、单独行动。他们装备着全军最精良的武器,比如配备“卡利科”滚筒式弹鼓的小口径自动步枪、微声冲锋枪、俄式水下步枪等,执行渗透任务时会使用老式安-2双翼轻型运输机(这种原本应苏联林业局要求设计的飞机诞生于1947年)、微型潜艇或小型气垫船等。
特种部队由最忠实可靠、政治觉悟最高的军人组成,拥有人民军最精良的装备和最好的物质保障条件。1990年代 “苦难行军”的困难时期,当一般部队吃不饱时,特种部队也不曾饿过肚子。据DailyNK报道,人民武力部直属负责宁边核设施警备的第64联队,每周可以吃到2次肉食,军装两年1套、军靴1年2双,退役金也多达3万到4万元。这是普通部队士兵所无法想象的待遇。该部因为平时严格封闭管理,以至于发生了这样的事,2000年前,不少士兵退役时不了解地方的饥荒情况,怕麻烦而没把军队分发的10公斤粮食拿回家。
向上缺话语权,向下放水选拔
限于资料匮乏,我们无法从有限的公开信息中了解朝鲜特种部队的真实面貌,只能从零零碎碎的信息中拼凑、推测和分析其真实战力。追根溯源,朝鲜人民军是一支严格按照苏军模式建立起来的军队,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从编制结构和作战思想到装备、训练均模仿苏军。朝鲜历史上长期受日本暴戾统治,日治时代长期耳濡目染下,朝鲜军队也沾染着很多旧日军诸如官兵等级森严、上级动辄打骂下级等习气。故这一混合物既有苏军那样高度强调作战条令、条例的一面,又有旧日军的顽强精神。
根据苏联军事学说,对特种作战的理解与应用对比西方军队则显得截然不同。苏军一直在为高强度的世界大战做认真准备,他们高度重视核战争和常规诸军兵种合成作战;作战理论体系中,非常规作战和特种作战也很受重视,但从根本上来说,特种作战被认为是辅助性的。而战后英国、以色列军方以及1980年代后的美国军方为代表的西方军界,则高度重视特种作战,他们将特种部队视为低烈度军事行动必不可少的部队,在适当条件下恰当运用,可在战略层面上实现独特政治目的。理论上的分歧,决定了特种部队的定位和在军队中的地位。
以色列特种部队是二战后最成功的特种部队之一,以军的空军、装甲兵、特种部队受到高度重视,历任国防军参谋长不乏特种部队出身者,可以说以军高层甚至以色列政府总理和部长们都充斥着特种部队军官。现代英美两军高级将领中也不乏特种部队出身的军官,海湾战争中的英军总司令德拉比利艾尔将军曾长期在英军特种空勤团(SAS)服役,参加过众多秘密行动。1990年代指挥联合国波黑维和部队的迈克·罗斯将军,也长期服役于SAS。美军在1980年代开始真正重视特种部队,到1990年代后,特种部队地位提升的象征性信号显现出来,克林顿时代后期担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的亨利·谢尔顿将军在越战时是绿色贝雷帽部队指挥官,因直言不讳而被奥巴马撤职的美军前中央司令部司令斯坦利·麦克里斯特也长期任职于特种部队。(www.daowen.com)
特种部队占到了朝鲜人民军总员额近一成,但人民军高层似乎没有类似西方军队那种长期在特种部队服役的高级将领自成一派并长期执掌全军实权。从公开新闻看,历任人民武装力量部长、总参谋长的高级军官,基本都是长期在人民军主力军团任职,很难讲这种出身的高级将领对特种部队能有多么透彻的认识。
朝鲜特种部队在上层人事关系网里得不到足够的话语权,下层的人员选拔也困难重重。从人员构成上来说,特种部队必须由经过精心挑选、经受严格而科学训练、具备坚定自主精神和责任感的优秀人员组成。英美两国特种部队的有关信息公开度较高,根据他们披露的经验,每年从全军(军种)范围内报名参加SAS或三角洲、海豹、绿色贝雷帽的优秀军人不少,但经过淘汰率极高的选拔后,真正能通过特种部队资质选拔考核的人极为有限。
“9·11”事件后,美军投入巨资扩编特种部队。此前美军各军种特种部队合计约2万人,其中执行一线作战任务的行动人员有数千人,后来扩编到5万余人,但其中符合选拔要求的作战行动人员却很难增加。5万人中增加的除了预备役特战单位外,大多是后勤、支援和辅助人员,一线行动人员增幅很有限。根据专业分析,美军总兵力140余万人中,在生理、心理、个人经验和道德操守上都能达到特种作战人员标准的人,数量大致是恒定的。
总兵力110万人的朝军拥有10万众特种部队,我们很难估计其中有多少是作战人员,但直观比较总人数,朝鲜特种部队人数足足是美军的2倍。140万美军经过严格选拔后才有数千名一线特战行动人员,经过20多年“苦难行军”后征兵身高标准已经降低到1.42米的朝鲜,那10万特种兵的含水量可以想象。
特种部队是钱烧出来的
战争就是打钢铁,建设强大军队离不开坚实物质基础。冷战时的朝鲜人民军在苏联、中国和东欧兄弟国家大力支持下,曾拥有相对并不落伍的庞大武备。但1990年代后,随着外援断绝,其武器装备几乎不能更新换代。严重的经济困难打击下,包括战斗机飞行员在内的部队尚难果腹,人民军特种部队即便没有饿饭之虞,恐怕难得有更多财力投入装备和训练中。传说中朝鲜特种部队训练极为严酷,考虑到朝鲜义务兵役服役期较长(陆军6年到8年、海军5年到10年、空军为3年到4年),其特种部队人员基本功可能比较过硬,但高级科目训练需要军兵种协同配合,需要武器装备拉动,以朝鲜极为有限的国力,即便尽可能向特种部队倾斜,恐怕效果也很有限。
2017年4月13日,据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报道,朝鲜劳动党委员长金正恩观摩朝军“特种部队降落和打击目标比赛”。
特种部队的特殊性,除了人员素质高、编制结构特殊外,还体现在装备大量常规部队没有或玩不转的特殊武器。美军为特种部队配备了五花八门的特殊装备,大到装105毫米火炮的AC-130特种作战飞机,具备空中加油能力、能长途奔袭的隐身黑鹰直升机,多功能全地形车,小到单兵便携卫星通信工具,特殊的破门工具、爆破器材,以及狙击步枪使用的特制子弹等。朝鲜在冷战后失去武器装备主要来源,自身科研能力有限,想购买或研制适合特种部队的高精尖特殊武器勉为其难。特种部队居然要靠安-2这类老掉牙的农用飞机执行渗透任务。江陵道潜艇事件中,被打死的朝鲜渗透部队人员从装备到服装都很简陋,让外界感到惊讶的仅仅是这些人顽强的斗志、异乎寻常的野外生存能力。
特种部队又一个突出特点是耗资巨大,不但人员要选拔最优秀的、装备要挑最新最好的,常年高强度训练和演习还要花费巨额资金。仅以最稀松平常的子弹来说,美军海豹部队士兵每天都要发射大量子弹以磨炼射击技能,一名海豹部队一周平均打5000发以上子弹,超过普通士兵一年的训练耗弹。英军SAS配备反劫机时使用的轻型便携梯子,据说造价超过了以昂贵而出名的协和式超音速客机往返大西洋的一张机票。
朝鲜多年来经济极度困难,据报道空军飞行员年均连飞行十多个小时都难以保障,大批坦克装甲车没油而数年不开动。全国集中资源搞弹道导弹和核武器,外界普遍认为这一枝独秀的做法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军常规武备建设和能力,很难说朝鲜在多大程度上还能同时兼顾维持十万特种兵所需的油料、弹药、装备损耗折旧以及养兵费用。
军队保持战斗力就和职业足球运动员一样,经常上场踢球、与强手不断交锋才能不断提高球技。和平时期参加实战演习对提高军队战斗力很有裨益,与他国军队在训练场上互相交流切磋则更有特殊价值。朝鲜高度封闭的体制与微妙的外交环境,让其军人很难获得走出家门与外部交流的机会。前东德海军特战蛙人部队就是个例子,冷战时代的东德蛙人部队被认为是华约集团特战劲旅,东德崩溃后,西德全盘接收前东德军队,西德海军特种部队惊讶发现,整个东德精锐特战蛙人部队竟然只有1名军官有过出国培训交流的机会,而且仅限于去古巴培训两周。西德人认为,东德同行几十年来闭门造车,从理念、装备到训练,与西方同行相比都极为落后。
很多人受史泰龙、施瓦辛格和杰森·伯恩等银幕特种部队形象误导,总以为特种兵是兰博式的超人和带有浪漫色彩的当代“武侠”的混合体。真相是,特种部队之所以能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惊人胜利,离不开体系的支撑,若没有均衡的体系保障优势,单人能力再突出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美军有切身体会。特朗普总统的首任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迈克尔·弗林中将是美军中央战区前首席情报官,他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谈到,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每年数千次特种行动中,开始时他们认为情报与行动对胜利的贡献比例是7:3,七分靠情报,三分靠特战人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现正确的比例应该是9:1。
对特种作战来说,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出错,准确的情报、精当的作战方案、精确的执行与灵活应对、高超的人员素质与适当的装备,缺一不可。情报是决定特战行动成功与否的第一决定因素,无论是对韩还是对驻韩美军的情报工作,朝鲜并未表现出拥有突出能力的迹象。相反,因为总体国力对比呈现不可挽救的一边倒,朝鲜不断有掌握各种情报的体制内人士“脱北”去韩国。
□ 编辑 陈祥 □ 美编 虎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