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未来发展的情势以及上海的使命,我们认为上海未来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的发展应集中体现在构建全球人才枢纽这一定位上。
1.全球人才枢纽的内涵
全球人才枢纽目前属较新的概念。新近提出全球人才枢纽(global talent hub)命题的,仅伦敦、新加坡等城市。例如,伦敦提出,拥有大批来自全球的人才是伦敦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为使伦敦成为全球人才枢纽,必须在移民制度、税收制度、推动政府与企业合作、推广策略、就业与技能等方面加以努力。(12)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09年9月在第二届人力资本大会上提出,新加坡要构建全球人才枢纽。(13)但在有关“全球人才枢纽”的内涵理解上,还缺乏详尽的表述。
从国内的研究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人才在地域上的集聚,先后出现过人才高地、国际人才港、国际人才高地的表述,全球人才枢纽这一概念的内涵是上述概念在当下全球范围的扬弃。例如,人才高地,力争在人才规模、层次、结构、效能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到2010年把上海建成与“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地位与功能相匹配的人才开发基地和国内、国际优质人才密集的人才资源高地,人才资源规模大、层次高、结构合理、集聚力强、效能高。(14)“十一五”期间,上海又提出建设国际人才港,即“将以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为重点,建设开放度高、融合度高、吸引力强、培育力强的国际人才港。”(15)国际人才高地,是以人才构成的国际化、人才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活动空间的国际化为特征的,以人才国际化、人才信息化、人才市场化、人才法制化为内容的,是世界优秀人才的集散中心,是人才价值最能实现的地方。(16)国际人才高地的“高”体现集聚度高、融合度好、创新度强、贡献度大、实现度优、开放度宽等六个方面,是全球优秀人才资源集散的人才枢纽(17)。作为开创性的概念,人才高地充分说明了人才集聚的意义及其当量,为城市或者区域的人才发展提供了目标,但问题在于,人才高地不能有效地阐述其是有机整合于抑或孤立于人才流动的网络之中,同时,人才高地易置于国内的静态视角。国际人才港的表述,阐明了与人才国际流动网络之间的关联,点明了人才高度集聚与辐射的特征,凸显了人才流动中的“中转”作用;但是,国际人才港的内涵不能清晰地说明其层级的高低、能量的强弱以及作用的大小,譬如有些与国外其他城市互有直达航班的机场可称为“国际空港”,但这并不表明其具有充沛的吞吐量,进而表征其不可或缺的关键、枢纽地位。因此,上述概念在为理解全球人才枢纽提供理念准备的同时,又不足以完全涵盖全球人才枢纽内涵的全部。这里,有需要对全球人才枢纽进行仔细的剖析。
概而言之,全球人才枢纽就是在全球人才网络中发挥中心功能、关键作用、重要影响的核心节点。它至少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要求:(1)人才流动是前提。唯有充分、自由、灵活流动,才足以使人才向某一点集聚抑或辐射,为构建全球人才枢纽提供条件;并且,人才流动在某一点上体现出来的流动水平、频繁程度和密集程度,不仅给予全球人才枢纽的构建源源不断地提供能力,同时,也直接决定了其在全球范围的地位。(2)全球范畴是基础。全球范畴是全球人才枢纽存在的空间基础。事实上,全球是一个具有一体性的复杂集合,既是一个宽度的观念,即横向上来看人才网络遍及全球;同时,全球也是一个深度的概念,相对于本地、区域的层级而言,全球的层级应该是最高层级的,同时,全球层级又包含了本地、区域一体在内的层级。(3)网络节点是契机。人才的流动事实上是人才和地点两个因素的结合。若干的地点累计形成广泛的网络;不同方向的人才向某一个地点的集合,形成网络中的节点。人才流动集中于某些节点。第一,输出的集中程度。第二,接近的集中程度。第三,关联的集中程度。第四,输入的集中程度。一个城市的地位取决于在网络中其作为节点的价值,在于它与其他节点之间的相关性。其他城市与这个节点联系越紧密,越离不开这个节点,则节点的功能越凸显,变得越关键;反之,当其他城市与这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在减少,则意味着枢纽功能的凋敝。网络能级的强弱主要体现在节点配置的能力上。(4)核心功能是关键。对全球人才的流动、配置以及作用发挥产生关键、重要影响是全球人才枢纽的核心功能。这表明,全球人才枢纽会因其所处的地位积蓄的巨大势能,产生强大的动能,进而全球人才流动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控制力,影响对全球人才的集聚和辐射。
2.成长中的全球人才枢纽:形成机制
在芒福德看来,人类文明的每一轮更新换代,都密切联系着城市作为文明孵化器和载体的周期性兴衰历史。这一关于城市演进规律内隐着这样的意涵,即一代新文明必然有自己的城市。(18)事实上,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涌现出不同风格的全球城市,进而也出现汇聚一流人才的全球性的枢纽节点。从目前的现状而言,大致存在诸如纽约、伦敦那样的超级全球城市(hyper global city)、诸如新加坡那样的全球城市国家(global city-state)以及新兴的全球城市(emerging global city)(19)。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力量在发生变革的背景下,全球城市节点的构成也在发生结构性调整。
相较于具有特殊历史积淀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大都市,作为基于发展中国家的正在形成的全球人才枢纽,其形成与发展总体需要历经以下几个重要阶段(环节):
(1)极化阶段。即在相对弱势的背景下,通过在某些最具比较竞争优势、创新能力的若干点上的突破,形成具有较强推动性的增长极。
(2)嵌入阶段。即在某些增长极积蓄能量继续发展的基础上,当外部存在业已成熟的全球网络时,增长极根据其谋求更大空间的内在要求而嵌入整个网络,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3)融合阶段。嵌入全球网络之后,增长极面临三种可能:一是不适应全球网络凋敝而亡,二是成为解构全球网络的破坏性因素,三是与全球网络有效融合,成为全球网络发展的新支点。能否与全球网络保持协同,与全球网络构成良性互动的通路,在从全球网络汲取成长发展的资源的同时,以其自身的贡献为全球网络的发展提供价值与拓展空间,这是增长极下一步在全球网络格局中能否成为具有影响力、吸引力、控制力的关键节点的前置条件。
(4)枢纽形成阶段。在有效融入全球网络、成为其节点的基础上,如果继续良性发展,并不断扩大集聚力和辐射力,在继续增强节点自身能量的同时,不断增强对整个网络的贡献度,即形成对全球网络具有配置力的关键节点、中心,它的枢纽功能、中心地位即会形成,在此阶段,具有枢纽功能的关键节点的一举一动会引发、带领整个网络的变动。
(5)重构阶段。当全球网络中产生新的枢纽的时候,会改变既有的资源流动的方向,继而重新调整或构造全球网络格局,直到新的增长节点出现,进而进入新的一轮全球枢纽的生长过程。
如果把20世纪90年代上海建设国内人才高地理解为构建全球人才枢纽的“极化阶段”,把新世纪初和“十一五”阶段“以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为重点,建设开放度高、融合度高、吸引力强、培育力强的国际人才港”(20)作为“嵌入阶段”,那么,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当前上海正处在加速融入全球人才网络和成为全球人才枢纽的关键阶段。因此,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更深程度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这是当前上海人才发展突出的重要命题。
当前,关注全球最具动能的人群,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学者和科学家、企业家、外国留学生等,这些是各个国家、城市积极吸引和集聚的重点。在人才集聚上,上海要从一般人才向重点吸引海外高科技人才转变;不仅要关注和吸引发达国家掌握先进技术或者文化、具有国际经验的人才,也要紧盯发展中国家一些具有竞争优势领域中的高层次人才;不仅要吸引创业者,也要关注处于国际流动之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教学科研人员和来华的海外留学生。
1.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战略科学家、一流创新者、科技领军和创新团队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科技领军人物,可以带出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可以创造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就,可以催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全新的产业。上海能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领先世界,能带领团队奋勇争先,勇攀科学高峰,并具有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拔尖人才数量明显不足。
在人才引进中,遵循“帕累托80/20定律”,抓关键少数,重点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有利于实现以较少的成本获取较大的收益。首先,关键的少数,在人才群体中处于核心,其本人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重点引进这关键的少数,能够带来世界前沿的知识、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重点引进“关键的少数”,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能够带出一支创新团队,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领导、指导、调动、协调他们进行创造性劳动,创造一个重大的科技成就,开辟一个新的领域、一个新的产业。第三,抓住“关键的少数”,可以充分发挥明星效应或者示范效应,催发高层次人才集聚中的“领头羊”的效应,即在高层次人才市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下,一部分高层次人才会受“领头羊”的影响作出流动的选择或选择流向“领头羊”所在地。
2.重点领域高科技人才
必须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结合利用外资和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着眼于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优先引进紧缺急需人才,重点吸引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在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科技尖子。
一是必须突出引进战略领域的高科技人才。所谓战略领域,是指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涉及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安全,影响国家整体和长远利益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信息科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材料与纳米科技、空间科学与航天科技、新能源与环保科技等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并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推动科学技术整体进步等战略关键。因此,必须集中资源,加大在这些方面人才引进的力度。(www.daowen.com)
二是必须突出引进紧缺急需领域的优秀人才。紧缺急需领域,主要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领域。先进制造业是指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的全过程的制造业,其特点是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服务功能全、经济效益好。先进制造业主要涉及以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精细化工和精品钢材为主的支柱产业;以电站设备、轨道交通、精密加工装备、重型专用装备等为主的装备产业;以船舶、航天航空、核能、海洋工程为主的战略产业;以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新兴产业;以及作为制造业延伸和拓展的都市产业。
3.具有潜力的高科技人才:博士后、外国留学生
参与全球外国留学生的争夺,对我国而言有政治、经济、文化、人才等多重战略意义。概而言之,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扩大留学生规模,对加强中国与他国的关系,培养了解中国友好人士,服务我国内外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扩大外国留学生教育,是服务贸易进一步拓展规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动力源;从人才的角度来看,各国政府把吸引外国留学生作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谁能抢先“俘获”外国留学生的“心”,谁就能在争夺国际高层次人才中拔得头筹。因此,必须从赢得未来的角度,将争夺外国留学生尤其是引进科技领域的外国留学生、博士后放在一个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以主动的策略、多元的方式和充沛的资源,吸引外国留学生,改变全球外国留学生流动的方向,为未来储备能量。
4.优秀技术创业人才
科技型企业家或称企业型科学家,指同时具备科学家和企业家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引进的又一重要方面。相较于纯粹的科学家而言,技术创业者或者学术创业者,指从事具有潜在或现实市场价值的创新活动的科学家。其主要目标是谋求新发现的专利或者许可,建立衍生企业,以此推进创新成果的资本化并使之经济价值最大化。
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模式、增长动力、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制约,要突破发展动力、资源、环境、成本等的制约,必须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引进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具备良好的创业能力、善于创业创新的技术创业人才,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紧密结合,推动知识外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创新突破,真正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同时,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是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自主自强和敢于承担风险等创业文化和社会氛围的形成,推动创业社会构建。
从当下的格局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大都市,凭借特殊的积淀、完善的基础,正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一流人才,进而进入“城市汇聚人才、人才发展城市”的良性循环,不断巩固和强化其在多极、多层次城市网络体系中的优势位置。应当看到,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格局并非一成不变,全球城市的排名也会随着力量的变化而发生前后秩序的改变;还应看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构成全球城市的主导要素。在后危机时代带来全球力量转变的重要时刻,在人才的国际流动已经成为全球普遍现象之际,如果能够有效地吸引和集聚一流的人才,如果能够有效地将人才与其他要素结合在一起推动生产率提高或者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的话,正在出现或者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大都市完全有可能进入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靠前位置,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要实现这样的跃迁,还需在以下方面着力:
1.融入国际策略
根据谋求更大空间的内在要求进入国际体系,嵌入全球人才网络,成为面向亚太地区、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具有重要配置能力的枢纽节点,为广泛地集聚天下才俊奠定基础、开辟渠道。
2.竞争优势策略
从国际上来看,纽约的出名在于企业家人才汇聚,伦敦的优势在于金融人才云集。没有特色就没有亮点,就没有比较优势,就难以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在处于竞争相对弱势的背景下,吸引和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也需在“特”字上做文章,即在夯实人才内在整体实力的基础上,选择在最具比较竞争优势、创新能力的若干点,进行点上的突破,用独特优势来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近悦远来,成为形成具有较强推动性的增长极。
3.平台发展策略
事业是培养、锻炼、激励人才的最佳手段,是最大的吸引力,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建设全球城市,集聚一流人才,重点是要搭建世界级人才聚集发展平台。因此,要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产业项目、聚焦创新基地,实施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与载体;要集聚发展总部经济,集聚一批国际组织、世界500强企业总部、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机构,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和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和提升价值。
4.制度创新策略
引进是第一步,使用才是关键。能否给予一个良好的用人机制,让他们真正能发挥自己所长,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关键。因此,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要实行重用政策,大胆破除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理解、充分信任、热情关怀、放手使用,把他们放在重要岗位上,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同时,要遵循国际惯例,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具有品牌效应的国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成比较完善的国际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5.环境优化策略
城市文化氛围和生活质量是吸引和留住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因素。海外高层次人才选择工作地点,不仅关心薪酬水平,通常也会关注一系列生活和文化特征,安定的社会生活、便利的购物中心、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和子女教育、有吸引力的建筑、高品质的住宅、优美的城市公园、多元的文化设施甚至蓝天白云,都是吸引和集聚人才的重要选项。因此,要把营造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环境作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沪发展的重要方面。
6.体制建设策略
政府效率的高下,不仅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在缩减政府规模、健全政策法规、提高政府效率、完善公共服务多多着墨,在打造一个具有高绩效、竞争力强的政府上多下工夫,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内资、外资近悦远来,高端人才纷至沓来,为国际大都市提供不竭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