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转型格局下上海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的SWOT分析

转型格局下上海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的SWOT分析

时间:2023-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上海自身所面临的一系列阶段性瓶颈,“十二五”上海城市的发展主线将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这是对上海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的新要求。2.上海自身发展为吸引海外人才创造了条件无论从经济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功能等方面看,当前上海经济、社会、城市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

转型格局下上海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的SWOT分析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上海自身所面临的一系列阶段性瓶颈,“十二五”上海城市的发展主线将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这是对上海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的新要求。

1.中国经济发展为争夺外国人才提供了“吸”力

作为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中国成为全球产业巨头纷纷要开展合作、取得市场份额的重要地方,特别是中国首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取得持续稳定的增长。前瞻未来发展,据预测,“十二五”期间GDP增长速度7.9%左右,2021年至2030年,预期在6.2%左右,到201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7.46万亿—7.63万亿美元的规模(2008年不变价格计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15年超5000美元,2020年超7000美元,2025年到达1万美元左右。在此背景下,许多外国人才把来华工作、学习作为未来就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来华的动机正在悄悄发生改革,良好的就业前景,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中国建立战略联盟和网络,往往成为来华的主要目的。

表7-1 我国GDP增长预期


资料来源:李善同:《“十二五”时期至203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展望》,《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43期。

表7-2 我国人均GDP增长预期


资料来源:李善同:《“十二五”时期至203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展望》,《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43期。

与此同时,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重创欧美经济,债务危机的影响尚难走出阴霾,企业经营业绩下滑,就业市场受到严重影响、失业率高企,这些因素导致人才尤其是亚太地区的人才纷纷把眼光转向中国。来自万宝盛华的调研指出,中国大陆和美国、英国成为最受外迁人才欢迎的国家。(9)

2.上海自身发展为吸引海外人才创造了条件

无论从经济规模、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功能等方面看,当前上海经济、社会、城市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人均1万美元,具有较大的经济规模和较强的经济实力。更为重要的是,上海已集聚了大量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际金融机构、国内外的生产者服务公司以及研发中心,在金融、航运、贸易、技术、信息等方面形成巨大规模的经济流量,对外联系和连接程度均较高,与亚洲各国和地区具备了良好的贸易往来与合作。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完备性,生活环境良好,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基础较雄厚,基于中西交融的海派文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特别是通过上海世博会,上海这张城市名片有了很高的国际知晓度。另外,上海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长三角各类城市都已建立起较广泛的国际性联系,且具有良好的内部联系性,表现出全球城市区域的显著特征,已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竞争的重要平台。与传统的全球城市崛起不同,当今全球城市通常是立足于一个全球城市区域中崛起的。上海在这一全球城市区域中作为首位城市,同时具备了作为全球城市崛起的区域性条件。上海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依托世博会的品牌效应,将迎来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节点地位提升的重大历史机遇。此外,上海比较诚信、敬业、精细的商业文化和职员文化传统,为各类人才提供了相对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创业者提供了较好的员工资源;上海率先形成的比较公平、公开、竞争、透明的市场化用人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良好择业和工作环境;上海比较文明便捷的城市生活、良好的区位和交通地理优势以及优质的教育医疗公共资源为人才工作、生活提供了保障。

1.引进海外人才整体缺乏竞争优势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上海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尽管加快了人才国际化进程,但还没有嵌入全球人才网络,没有成为全球人才关键节点,难以配置全球优秀人才;尽管提升了人才国际竞争力,但是还没有引领世界潮流发展的一流人才、战略科学家、跨国企业家及其群体,还不足以以才聚才、吸引更多国际人才纷至沓来。尽管加快了人才发展制度创新,但在关键领域相关制度与国际惯例脱节,特别是在技术移民制度、税收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还有一些体制瓶颈,削弱了人才争夺的能力。

2.集聚海外人才结构有待完善

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偏重于海外留学人员,但在吸引、集聚、服务于“高鼻子、蓝眼睛”外国优秀人才方面不够;集聚海外一般人才较多,但在引进国外学术界、高校、科研机构、世界500强企业、国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等8个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尤显不够。

3.引才主体需求尚未真正到位

由于长期依赖粗放型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对技术创新需求不足、研发投入较少,有条件的企业缺乏引进、使用海外人才的意识。同时,受制于科教投入不足,有意招募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高校、科研机构引智缺少支撑。由于外国直接投资呈现下降趋势,加之各公司更倾向于实施人才本地化策略,跨国公司、“三资”企业吸纳、使用海外人才的能力也有所缩减。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一些绩优的民营企业对海外人才需求不断上升,但是由于信息渠道不通、有关服务提供没有及时覆盖到位,使得真实的需求没有真正得到反映。由于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碰到融资等一些问题,发展遭遇瓶颈,对海外人才的吸纳乏力。此外,由于先前一些使用海外人才并未达到预期,使得一些用人单位降低了聘用海外人才的欲望。这使得用人主体需求不到位,海外人才的需求环境面临较大挑战,制约了海外人才有效作为的空间。

4.海外人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一方面,人才生活、创业的成本升高过快,既给人才引进工作带来困难,又给留住人才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政府人才投资力度有限、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起来,使得推进人才工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此外,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市场发育仍不够成熟、重大战略性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项目偏少、吸引世界高层次人才的事业舞台偏小等一系列问题,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创业发展。

5.海外人才服务有待进一步专业化

完善的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海外人才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开发利用海外人才资源方面还有信息不通、渠道不畅的问题,缺乏完整的海外专家数据库,直接影响到引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包括留学人员在内海外人才创办企业和高新技术转入时的贷款、融资机制还不健全。在一些地方,针对海外人才的服务有引进前“轰轰烈烈”、引进后“不管不问”的现象。

6.海外人才集聚的体制机制还不相适应(www.daowen.com)

海外人才集聚涉及多个方面,海外人才发展、工作就业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如融资难、所得税、社会保险、知识产权、合法权益保护、医疗、换汇、出入境、居留等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突破体制机制上的瓶颈。

1.经济发展的机遇

首先,世界由八国集团(G8)转向二十国集团(G20),新的国际体系将是由多个国家群和非国家行为体群组成的多极化世界,最显著的特征是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向老牌列强和新兴大国难分高下的等级结构转变,以及从国家行为体向非国家行为体的力量扩散。(10)其次,全球财富和经济力量以及世界的中心正悄然由西向东倾斜,中国等新兴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引擎之一。再次,新兴大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非西方发展模式日益受到关注。

2.科技进步的机遇

首先,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建设创新型国家力度,加大科研投入,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实施大项目,为人才来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次,中国加大重点领域的创新力度,在重要科学技术领域得到突破,从知识边缘逐渐走向前台,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力量。再次,中国成为研发全球化重要的区域,成为研发全球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国,创新资源向中国集中。

3.宏观政策发展的机遇

基于对未来的前瞻与现实的判断,我国在政治意愿层面已经明确提出技术移民的命题。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抓紧制定投资移民法、技术移民法和海外高级人才聘用管理办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中也提出要“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探索实行技术移民,制定国外智力资源供给、发现评价、市场准入、使用激励、绩效评估、引智成果共享等办法”。

4.城市发展的机遇

上海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依托世博会的品牌效应,迎来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节点地位提升的重大历史机遇。根据英国学者泰勒(Peter Taylor)的全球城市联系度指数排序,上海从2000年α-的第31位、2004年α-的第23位,跃升至2008年α+的第9位。(11)

表7-3 上海在GaWC中指数排名变化的情况

Source from:P.J.Taylor in association with P.Ni,B.Derudder,M.Hoyler,J.Huang,F.Lu,K.Pain,F.Witlox,X.Yang,D.Bassens and W.Shen(2009),Measuring the World City Network:New Results and Developments ,http://www.lboro.ac.uk/gawc/citylist.html.

表7-4 2025年的全球城市热点


注:*2025年GDP、人均GDP、2007—2025年GDP增长按照现实汇率计算。

资料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http://www.mckinseyquarterly.com。

5.人才流动的机遇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中,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是具有高度稀缺性的战略资源,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匮乏的危机几乎呈现常态化的倾向;与此同时,作为全球重要生产要素的人才,在国际范围内的充分、自由流动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具有卓越才能而又充满动能的优秀人才会随经济的活跃程度和地区的吸引力的变化而四处迁移。他们跨出国界寻找职位,其活动范畴已经从一时一地拓展到全球的领域,凡是充满经济机遇、拥有鲜活的文化和社会气氛、能够获得世界级享受、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己、实现梦想的地方,成为这些被誉为“全球族”选择的关键;再加上发展中国家日渐增多地参与全球人才竞争,逆转了人才净流失的窘境,在这三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人才变得更稀缺,人才流动变得更频繁,人才竞争变得更激烈,谁能够有效地吸引这些人才到一个地区工作、发展,谁就把握了激烈竞争的机遇。

争夺人才已经成为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国家战略,人才争夺的激烈程度也将更加明显。在人才竞争方面,同时面临着“两个战场”:一方面面临着国际的竞争,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兄弟省市的竞争与合作。

1.人才国际的竞争

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制定政策法规,优化人才环境,采取多种途径吸引、招揽海外人才,与此同时,诸如印度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凭借其快速发展、语言、文化相近、制度相仿的优势,以更加优惠的税收条件,吸引海外人才到那里创业、工作,这对海外人才集聚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预见,今后上海集聚人才的难度也会有所加大,如何根据全球人才竞争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政策和举措,成为海外人才集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兄弟省市的竞争与合作

20世纪90年代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孔雀东南飞”,上海成为引进人才的大赢家,人才高地建设进入快车道;新世纪以来,各地意识到人才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许多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才工作部门越来越重视人才工作,在人才吸引、人才环境营造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和集聚力度,例如北京提出“世界城市、世界人才”,深圳市围绕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政策措施,寻求在技术入股、技术分红、设立管理股、放宽入户政策等方面的重大突破。江苏省实施“百名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面对兄弟省市的奋起直追,上海在吸引人才、集聚人才方面依然延续着新世纪初的思维理念、工作手段,没有新的重大突破,有被迎头赶上的潜在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