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四地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环境的重要性是什么

四地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环境的重要性是什么

时间:2023-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方面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不同在引进人才相关环境上的反映,另一方面也与政府引进人才的侧重点不同相关,作为突出间接手段引进人才的新加坡、香港更加注重环境的营造。表6-6新加坡、香港、台湾、上海四地引进人才环境比较————————————————————鄢明玉:《人才环境四论》,《理论前沿》1999年第16期,第7页。

四地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环境的重要性是什么

第一,对环境之于人才引进重要性具有共同的认识。环境是吸引力、集聚力,更是竞争力。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不仅能够吸引高端人才,还能把一般的人力资源变为高端人才。因此,为吸引全球优秀才俊近悦远来,四地多将环境建设与优化作为吸引人才、引进人才和发展人才的重要方面,构建人才个体之间、人才与团队之间、人才与外部发展条件和因素之间的相融共济、和谐共处、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态圈”,吸引海内外各类人才生活、工作和创新创业,让各类人才在良好的生态下各展其才、各尽其能,共同创造创新创业。

第二,在优化人才引进环境的重点内容上具有共同策略。在宜居维度方面,着眼于海外人才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提供人才在衣食住行方面以及与生命、健康等基本需求直接相关领域的满意度,同时,基于城市生态环境对于城市综合竞争力贡献弹性的理解,多将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进而间接增强环境对人才、对企业的吸引力和集聚度,作为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活力维度方面,致力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或者亚太枢纽的新加坡香港台湾上海,多将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变量,加重了国际化氛围以及多样化文化的塑造,加大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积极鼓励文化创作创意,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第一,从环境的整体竞争实力来看,新加坡、香港相对靠前,上海在整体环境建构上尚有较大改进的空间。这一方面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不同在引进人才相关环境上的反映,另一方面也与政府引进人才的侧重点不同相关,作为突出间接手段引进人才的新加坡、香港更加注重环境的营造。

第二,在环境建设的侧重点上,四地多有自己的特殊优势。例如,在包括生活和生态的宜居的维度上,新加坡有专门的外国人才居住计划,香港具有一流的医疗服务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医疗保障机制,台湾的特色在于推行全民健康保险制度,这些多有利于克服海外人才后顾之忧。从活力的维度上比较,新加坡、香港的国际化、多样化程度最高,上海以及台湾两地的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显示,在经济自由化程度上,香港、新加坡最高,自由指数分别达到1和0.9396;而上海只达到0.4077。无论跨国公司总部进驻数量、年入境外籍旅游人数和年举办国际会议次数等指标显示,多有较大努力空间。

表6-6 新加坡、香港、台湾、上海四地引进人才环境比较


————————————————————

(1) 鄢明玉:《人才环境四论》,《理论前沿》1999年第16期,第7页。

(2) 王顺:《我国城市人才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3期,第148—151页。

(3) 罗洪铁、周琪:《人才宏观环境的功能初探》,《中国人才》2003年第4期,第25—26页。

(4) 李锡元、查盈盈:《人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及其优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3期,第37—39页。

(5) 齐秀生:《社会环境与人才》,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4—8页。

(6) 倪鹏飞、[美]克拉索:《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200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 Berg,LVanden(1987),Urban Systems in a Dynamic Society,Aldershot:Gower.

(8) Castells,M.(2000),“The Information City,the New Economy,and the Network Society”,in People,Cities and the New Information Economy,materials from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Helsinki,14-15 December.

(9) Julie Berry Cullen and Steven D.Levitt.Crime,urban flight,and the consequences for citie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81(2):159-169,May 1999.

(10) Florida,R.(2002),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Talent,Pittsburgh: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Sept.pp.6-7.(www.daowen.com)

(11) Florida,R.(2002),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Talent,Pittsburgh: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Sept.pp.6-7.

(12) 文魁、吴冬梅:《科技创新人才研究报告》,《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

(13) Solimano,Andrés(2008),The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Talent:Types,Causes and Development Impac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4) Committee on Regional Development,Attracting and retaining professional and skilled people in regional Australia:A practitioner's guide,Australia.

(15) 倪鹏飞、李清彬:《人才环境的国际比较:指标构建及应用》,《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17) Lennard and Lennard(1995),Liveable Communities Observed.Carmel:Gondolier Press.

(18) CitiesPLUS,2003.A Sustainable Urban System:The Long-term Plan for Greater Vancouver.

(19) Lennard and Lennard(1995),Liveable Communities Observed.Carmel Gondolier Press.

(20) Vanessa Timmer and Dr.Nola-Kate Seymoar(2006),The World Urban Forum 2006:Vancouver Working Group Discussion Paper:the liveable city.

(21) 张文忠:《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第3期。

(22) 费戈:《寻找“绿猫”——在未来,一国的生态环境是争夺和挽留知识精英的重要变量》,《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11月20日,第3版。

(23) lUI TUCK YEW & GAUTAM BANERJEE ESC Subcommittee on Making Singapore a leading Global City

(24) 房产物业征收的税项,香港的一种间接税。

(25) 策略发展委员会:《吸引人才专题小组》,2008年。

(26) 陈舒主编:《台湾科技发展体制与机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9—30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